退休理財術-留意四大風險 打造退休樂齡生活
超高齡社會到來,加上少子化風險的襲擊,你爲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多少準備? 圖/本報資料照片
老後將面臨的四大風險
人口老化成爲國安危機,近期不少人開始及早透過理財打造退休生活,財富管理專家表示,打造退休養老樂齡生活,恐要留意老後通膨、長壽、醫療及少子化四大風險,以及跳過「害怕波動」及「欠缺配置」兩大迷思。
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未來總人口持續下降,臺灣總人口將從2024年的2,340萬人,到2070年下滑至1,497萬人,而在民衆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也在2025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代表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20%。
羣益投信指出,隨着年紀增長,有四大老後風險是每個人都須留意,一是通膨風險,長期的物價上漲可能侵蝕購買力,因此在退休規畫上必須考量通膨,以免未來面臨購買力不足的情況;二是長壽風險,隨着醫療發達,以及養生觀念盛行,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因而拉長,若沒有足夠且安全的金流來源,仍可能發生晚年錢不夠用的窘境。
三是醫療風險,同樣也與壽命延長相關,年紀越大醫療費用也可能日漸增加,且一些新型態的藥物或療法未必有納入保險給付範圍;四是少子化風險,過往年老後或許還能依靠子女奉養作爲經濟來源之一,但在婚育思維改變、生育率走低之下,退休計劃更須由自己掌握。
羣益投信認爲,退休理財建議及早執行,透過時間複利威力放大投資效果,對於退休資產的累積相當有助益,在執行方面,除了依照自身的年齡階段或風險偏好挑選合適的產品,投資機制的運用也同樣重要,一般而言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是爲簡單的投資方式,不用猜進場時間點,也具風險分散、平均成本的好處。
臺新投信強調,在全球連動關係日趨緊密的現代,投資市場的干擾因素變得更多更復雜,尤其川普關稅戰更導致股市波動愈來愈劇烈,許多投資人因害怕市場波動而拒絕再投資,這其實是一種心理障礙,在市場下跌時退出投資市場,反而會錯失最佳投資時點,造成跌價損失再也無法拉回來的悲劇;投資人若要克服心理恐懼,並且破除「害怕波動」及「欠缺配置」的二大投資迷思,最好的投資策略即是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