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協作起新潮 綠城“圳品”別樣紅

馬山縣永州鎮勝利村菜根譜蔬菜基地出產的新鮮蔬菜將跨越數百公里,成爲深圳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記者賓藝苑攝

邕江秀美,珠江潮涌。在粵桂協作中,一座以“圳品”爲標識的現代農業“橋樑”正跨越萬水千山,使粵港澳大灣區與廣西首府南寧的攜手合作更加緊密,助力實現多方共贏。

從青秀區的大米到隆安縣的紅心火龍果,從馬山縣的金倫紅糖到上林縣的飲用天然水,每一款“圳品”都經歷了嚴格的篩選:百餘項指標檢測、全產業鏈溯源、歐盟標準對標。目前,南寧市已建成19個供深基地,4個農業基地掛牌“深圳農場”,12家企業20款“邕字號”特色農產品通過“圳品”認證走向大灣區市場。

這條從田間到舌尖的大灣區品質之路,正是新時代山海協作的鮮活註腳。

“圳品”認證闖入高端市場 標準化生產發展“甜蜜事業”

馬山縣城北郊,廣西馬山南華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現代化廠房裡瀰漫着清甜的香氣,全自動生產線奏起“甜蜜交響曲”,智能化榨機吞吐着成捆甘蔗,精密溫控熬煮機內翻涌着琥珀色的糖漿,無菌包裝流水線爲紅糖穿上“圳品”新裝。

“‘圳品’認證是一塊‘試金石’。”公司品控部部長韋柳倩介紹,從土壤重金屬到百餘項農殘指標,從蔗糖純度到微量元素含量,近乎嚴苛的供深食品標準倒逼企業反覆整改,從而建立起覆蓋種植、加工、儲運的全鏈條質控體系。現在,公司生產的金倫紅糖、原味紅糖、特製紅糖等已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質量大考”,相繼闖入高端市場。

在公司的糖業文化展示館一角,古樸的塊狀紅糖與鋥亮的新款禮盒相映成趣。“‘圳品’認證這張‘大灣區通行證’,幫助我們闖進了以前不敢想的大市場。”公司副總經理黃毅感慨,自2023年獲得“圳品”認證以來,他們的產品不僅進入深圳市大型商超,還闖入香港市場,甚至遠銷日本、俄羅斯及東南亞各國。如今,在“圳品”認證的加持下,該公司的紅糖銷售量已佔全國市場70%的份額。

“圳品”認證不僅爲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也催生了新的生產管理理念。在黃毅看來,“圳品”是一個從審覈、認證到退出,從農田、商超到餐桌都用高標準打造的城市品牌,“我們瞭解和採用供深食品標準,主動加強質量控制,通過評價貼標後獲得市場認可,實現優質優價,以品牌帶動企業發展。”

供深基地推進“綠色革新”蔬菜跨越千里走上品質之旅

午後,青山環繞的馬山縣永州鎮勝利村菜根譜蔬菜基地裡,翠綠的菜畦如棋盤般鋪展,工人們俯身採摘的身影、零星點綴田間的噴灌設施,繪成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田園畫卷。這裡是供深基地,種植的菜心、芥藍已順利通過“圳品”認證,新鮮蔬菜在採摘後將通過10小時的冷鏈運輸,跨越數百公里,成爲深圳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在基地佔地500平方米的冷庫外,廣西菜根譜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質檢負責人藍遠勇把一筐準備入庫“鎖鮮”的菜心過磅,並從筐裡抽出一張二維碼朝檢測端掃一掃,蔬菜種類、農戶姓名及組別便顯現在檢測端的屏幕上。“這裡的每一筐蔬菜是誰在什麼時候摘的,都一目瞭然。”藍遠勇說,“基地裡的攝像頭能連接到深圳,那邊能看到基地蔬菜採摘、打包全過程。”

“過去種菜靠天吃飯,現在靠‘雲’吃飯。”該公司總經理徐秀能介紹,數千畝的基地實現數字化耕種:智慧蔬菜雲平臺實時監測蔬菜長勢,冷鏈物流車恆溫鎖定4℃鮮度,帶着導航功能的無人機實現精準授粉,水肥一體化全覆蓋。讓人驚歎的是“蔬菜身份證”——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從播種到採收的全流程信息即刻顯現。

“自從我們的菜心、芥藍通過‘圳品’認證後供不應求,深圳有好幾家公司想全部包攬下我們的蔬菜。”徐秀能樂呵呵地說,“按照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需求,我們至少要發展1萬畝的蔬菜種植。”

深圳技術、市場的協作加持,讓基地的發展更有底氣,也爲周邊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基地平均每天用工200多人,旺季時用工600餘人,工人月收入3000至5000元。60多歲的勝利村村民韋愛先幾乎每天都和鄰居們相約到基地務工,她說這是一份讓自己“老有所獲”的好工作,“有技術人員專業指導種菜,不僅自己學到了種植知識,收入也大幅提升。”

“深圳農場”打造“金蛋”工程 現代化養殖“孵出”共富希望

位於隆安縣南圩鎮幫寧村的惠興雞生態循環產業示範區,上萬羽蛋雞正在智能化雞舍裡享用自動投料機精準配比的營養餐。傳送帶徐徐運轉中,一枚枚溫熱的雞蛋經過紫外線消毒、裂紋檢測等多道工序後,即將踏上跨越千里的大灣區之旅。

該示範區是廣西惠興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牧業養殖基地。這座粵桂協作打造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正以日均5.5萬枚雞蛋的產能,實現着鄉村振興的“金蛋”致富夢想。

2023年12月,隨着“深圳農場”落戶惠興雞生態循環產業示範區,一條貫通育種、養殖、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加速成型;2024年7月,該項目獲得粵桂協作專項資金400萬元,待佔地2080平方米的智能化雞舍完全建成後,年存欄蛋雞將達6萬羽,年產雞蛋逾2000萬枚。

產業升級的效應正在多層次顯現。基地利用地理環境和土地資源優勢,確定以蛋雞爲主導的產業發展方向,健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2024年,基地通過“五金”增收機制,285畝流轉土地讓村民增收25萬元租金,37戶代養農戶每戶收益超5萬元,5個村集體獲得32萬元分紅。

品牌升級帶來真金白銀。“深圳農場”認證助力“桂品入灣”。在廣州舉辦的2024年中國縣域博覽會上,惠興鹽焗雞、麻椒雞簽下1200萬元訂單。通過“832”平臺和工會採購,廣東在2024年已消化2468萬元隆安農貨。

“深圳市鄉村振興技能工作站南寧市隆安縣站點”開展養雞、電商網絡直播帶貨等技能培訓,“皇晏一品”品牌雞蛋的包裝設計透着大灣區時尚元素,公司展櫃裡陳列着9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些都見證着粵桂協作的技術賦能。“粵桂協作不僅送來資金,也教會了我們孵出‘金蛋’的好方法。”惠興公司總經理李祖春說。

數據顯示,2024年,隆安縣蛋雞銷售額超4000萬元,帶動5000多名脫貧羣衆增收。

從邕江到珠江,這條跨越千里的共富鏈,正孵化出鄉村振興的新希望。(記者 賓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