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交融、森林入城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 深圳打造山海連城綠美品質空間

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4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苑偉斌)大鵬半島的濱海防護林,如同翡翠飄帶;梧桐山林地的生態屏障,雲蒸霞蔚;城市中央溼地,正孕育着紅樹林的傳奇……在規劃引領下,深圳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藍綠交融、森林入城,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已成爲深圳人的新常態和新驕傲。

日前,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通報2024年廣東省全面推行林長制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考覈結果,深圳市獲評優秀等次。“山海連城綠美深圳”生態格局加速成型,國際紅樹林中心進入實體化運作,這爲深圳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注入強勁綠色動能。

打造山海連城綠美品質空間

2024年,深圳科學有序推進新建1個森林城鎮、3個森林鄉村、2個綠美古樹鄉村、2個綠美紅色鄉村、2個古樹公園建設,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綠美點12個。山海連城綠美深圳生態建設成果顯著。

綠美自然保護地升級,體系建設系統推進,深圳印發實施《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劃(2025—2035年)》《深圳市溼地保護規劃(2025—2035年)》,編制《深圳市自然保護地規劃(2022—2035年)》,深港兩地共建梧桐山-紅花嶺生態廊道,修復4個生態斷點,收容救護野生動物2979只,放歸野生動物1626只。

綠色通道品質提升,2024年深圳全年完成新建改造遠足徑郊野徑200公里,打造11條精品線路、11處遠足徑郊野徑露營地、40條特色步道,建成碧道150公里,休閒騎行道100公里,創建省級綠美示範公路2條。此外,古樹名木保護創新,2024年以來,25個建設項目爲46株古樹原址保護“讓路”。

高標準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

深圳以高標準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爲契機,推進紅樹林保護全球合作與共同行動。2024年完成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簽署及中心揭牌,臨時秘書處正式駐深運作,最新成員國擴展至19個,與20餘個國家開展代表訪問、學員培訓等交流合作。

在剛剛舉行的《溼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COP15)上,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授全球“星級溼地中心獎People單項獎”。生態修復成效顯著,已完成紅樹林營造面積17.37公頃,完成率102.18%,完成紅樹林修復面積106.95公頃,完成率314.56%,已超額完成“十四五”紅樹林營造修復任務,深圳溼地保護經驗入選全國林長制典型案例,爲全國乃至全球溼地保護提供了“深圳方案”。

“綠美”繡入高質量發展藍圖

近年來,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綠美深圳”生態建設的氛圍越來越濃厚。11家省級自然教育基地、47家自然教育中心、23家自然學校、182家機構組成山海連城自然教育聯盟,“綠色版圖”日益壯大。

全民植綠護綠成勢,開展義務植樹活動646場、植樹共5.2萬株,“我爲全運種棵樹”等公益主題活動、巾幗林等主題林建設吸引250餘萬人次參與;全市5.4萬個基層黨組織開展“綠美深圳”主題黨日,60萬黨員帶動89萬羣衆參與認種認養,綠美深圳志願服務隊參與數超75萬人次,愛綠蔚然成風。

值得一提的是,爲深化實施“林長+”協作機制,深圳聯合珠三角九市建立紅樹林保護檢察聯盟,推進智慧林長綜合管理系統優化升級和推廣應用,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