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攜手“塑骨”築夢 青島醫療“組團”幫扶武都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張愷

在武都的層巒疊嶂間,一條無形的“健康紐帶”正跨越1600公里,將黃海之濱的青島與秦巴山區的百姓緊密相連。2022年5月以來,青島市立醫院與黃島區人民醫院組成的“組團式”醫療幫扶團隊,以使命爲筆、以仁心爲墨,在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書寫着從“輸血供氧”到“造血製氧”的動人篇章。

翟林山老人是大骨節病的“老病號”。三年前,嚴重的左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他幾乎花光積蓄才換回一次“重生”;如今右髖再陷劇痛,行走成了奢望。

轉機隨青島專家而來——“大骨節病患者免費手術”的消息像一束光照進病房。無影燈下,青島市立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戴世友與團隊屏息操作,不到一小時,置換完成。

“老腿又聽話了!”術後,翟林山輕擡膝蓋,眼裡重燃久違的篤定——那黃金一小時,卸下了他多年的痛苦枷鎖,也徹底重塑了他行走的希望。

“三年前,我父親爲左腿股骨頭壞死花光了積蓄,這次右腿手術不僅分文未收,青島專家還只用不到一小時就完成置換,效果很好!”家屬翟永強難掩激動,“感謝青島團隊,也感謝人民醫院把希望送到家門口。”

“受地理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微量元素缺乏,隴南是大骨節病高發區,給羣衆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戴世友主任道出了當地醫療的痛點。針對這些,幫扶團隊創新模式,通過基層篩查、影像學精準評估和遠程多學科會診,爲每位患者量身定製個性化診療方案。“從術前嚴謹評估、術中周密預案到術後醫護康一體化康復,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幫助患者真正實現‘健步走’的夢想。”戴世友說。

這些公益手術,正是青島市市立醫院聯合青島市紅十字會共同發起的“骨道匠心、築夢健康”甘肅隴南地方性骨病公益救治項目的生動縮影。該項目自2024年6月啓動以來,已成功組織兩批醫療隊深入武都,累計爲14名大骨節病等患者實施了公益關節置換手術。每一臺手術,都精準解除了長期困擾患者的病痛,點亮了無數個家庭的希望。

“輸血”更“造血”。幫扶隊隊長、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劉豐海帶領隊員,把教學查房、模擬手術、專題講座做成日常,毫無保留地傳授關節置換、複雜創傷等核心技術。醫務科科長杜義林坦言:“青島‘組團式’幫扶隊不僅帶來先進技術,更帶領我們深入基層篩查病人,並通過遠程會診指導關節疾病的治療,尤其是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等高難度手術,極大地提升了我們對疾病的規範診療和手術操作水平。”

幫扶遠不止於臨牀。三年裡,青島四批次共22名專家接力進駐,覆蓋管理、檢驗、麻醉、婦產、骨科等關鍵崗位,制度重塑、流程再造、緊缺人才定向培養同步推進。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杜滿元用一句話總結:“管理更精準,隊伍更強,患者更滿意。”

劉豐海副院長清晰地描繪着未來藍圖:堅持“隴南所需、青島所能”,把“團隊帶團隊、師帶徒”做成常態,讓先進經驗真正本土化、長效化。遠程會診平臺已聯通兩地,重點科室響應提速一倍;本土骨幹從“跟跑”到“領跑”,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正在成型。

“輸血”紓當下之困,“造血”謀長遠之安。青島“組團式”幫扶以雙輪並驅,在武都築起一道搬不走的健康長城,淬鍊一支永駐山嶺的精醫隊伍。山與海的同頻共振,必將長久守護秦巴山區百姓的生命光亮,續寫東西協作共赴全民健康的嶄新篇章。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