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學史力行,不斷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繼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後,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的重要要求。2024年2月,黨中央發佈《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爲新時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從黨史中汲取精神、智慧和力量,全省黨員幹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切實做好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爭當學史悟思、增信崇德、爲民辦事、勇開新局的排頭兵。

迅速啓動部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甫一印發,山東省委第一時間作出批示,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委黨史研究院積極對接溝通,明確任務分工,協同做好“三納入一評估”落實落地工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省委黨史研究院抽調骨幹力量,成立學習宣傳貫徹《條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條例》省裡實施辦法的起草工作。

抓好學習宣傳,開展理論宣講。省委黨史研究院組織各級黨史研究院黨員幹部先學一步、深學一層;開展自上而下、由點及面、有聲有色的理論宣講,深入講好中國共產黨在山東的百年奮鬥歷程,爲全省上下砥礪前行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圍繞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開展專題宣講、向師生贈送《濟寧革命鬥爭故事連環畫》……去年,濟寧市委黨史研究院“史敢當”志願服務隊走進濟寧市棗店閣中心小學,結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9週年,推動黨史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對青少年羣體的紅色教育,充分發揮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

讀黨史,知興替,明未來。面向黨員幹部、面向青少年,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進網站等“七進”……2024年5至10月,省市縣三級“史敢當”志願服務隊員累計開展《條例》專題宣講近600場;組建山東黨史宣講名家庫,確定206名政治素質硬、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同志爲山東黨史宣講名家庫成員,開展宣講近400場,不斷講好紅色故事,用黨的歷史教育人、啓迪人、感化人、鼓舞人。

讓紅色正能量澎湃起傳播大能量。全省上下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讓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的信仰之基更牢固、精神之鈣更充足。

省委黨史研究院聚焦主責主業,與省檔案館、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舉辦“以史爲鑑、開創未來——中國共產黨山東歷史展覽”,全景展現一百多年來山東黨組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壯闊歷史。通過“中共山東百年曆史圖片展”全省16市巡展和“中國共產黨黨史在線學習宣傳平臺”1+1模式,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黨史學習陣地,累計開展巡迴展520餘場,觀展人數突破25萬人次。

解碼“紅色山東”,解鎖奮進密碼。山東作爲革命老區、紅色熱土,要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充分運用好紅色資源和優勢是關鍵。目前,全省共建成省級黨史教育基地267處,通過統籌相關遺址保護利用、實物收集整理、史料梳理研究工作,製作“紅色地圖”,擦亮“紅色地標元宇宙空間”等,全方位築牢全省黨史學習教育的紅色陣地。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就近就地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現場宣誓、聆聽黨史故事、誦讀文獻史料、進行互動教學等活動,追憶艱苦卓絕的奮鬥歲月,重新審視歷史留下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尋找勝利之源,澎湃奮進力量。

守正創新,把紅色資源作爲生動教材。山東各地創新媒體傳播、網絡引導、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讓廣大黨員羣衆在看得見、聽得到的氛圍中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省委黨史研究院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廣播劇《勵新》,講述王盡美、鄧恩銘等中國共產黨人在青年時代尋找和探索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生動故事;在濟南,《泉映初心燃韶華——講給青少年的濟南紅色故事》出版後受到歡迎;青島開展大中小學生“打卡紅色場館 講好黨史故事”活動;淄博組織《中共一大代表在淄博》專題黨課,累計觀看量突破50萬人次;臨沂推進黨史史志資料數字化建設工程,對1600餘萬字的黨史史志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並在線發佈,供大家免費閱覽。

黨史學習教育,既要“回頭看”,也要“向前看”。山東廣大幹部羣衆將繼續學史力行,把黨史學習教育中激發出的幹事創業精氣神,不斷轉化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實幹爲民的強大動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趙琳 朱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