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教師的寒假日記|伊先丹:做會“種太陽”的老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延瑜 編輯整理
編者按: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是人們對於春節的理想狀態。而在山東多地的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數不盡的教師羣體正在祖國大地上“書寫”論文。基於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年說》新聞專欄即日起發出“山東教師的寒假日記”徵集令,邀請山東省一線教師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下2025年寒假最難忘的一線故事和精彩瞬間。
文|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教師 伊先丹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而家訪則是這場修行中連接學校與家庭的橋樑。在平凡的家訪路上,每一次傾聽、每一句安慰,都將爲冰冷角落灑下溫暖的光芒,讓成長的種子破土而出, 開出希望的花朵。
小豪(化名)的成長曆程充滿了坎坷與不安,他小時候,父親因意外導致身體殘疾, 家庭經濟狀況急轉直下,是村裡的低保戶。生活的壓力,讓家庭矛盾愈發尖銳。
父親因挫折和痛苦變得脾氣暴躁,時常與母親發生爭執,情緒激動時還會對母親惡語相向。小豪幼小的心靈無數次被這些爭吵和暴力場景所衝擊,無論是父親盛怒之下的呼喊,還是母親無奈的啜泣,都讓他滿心恐懼與壓抑。他曾無數次躲在房間的角落裡捂住耳朵,可內心的傷痛卻無處藏匿。這段家庭經歷深深影響了小豪的性格與情緒表達,爲他日後的行爲問題埋下了隱患,以至於他被同學稱作 “一點就炸的小火山” 。
此次家訪,我走進了小豪的家庭,而且是帶着“藥方”走進這個家庭的。我向小豪家長建議,在家裡設置一個“情緒表達角”,放置一些舒緩壓力的小物件,如捏捏球、繪畫本等,讓他在情緒失控時有一個安全的發泄途徑。同時,假期裡,我還與小豪達成了“秘密約定”——當他情緒激動時,以後可以利用寫字條或者畫一張情緒圖示的方式,遞給我或信任的同學,而不是直接發脾氣。
家訪中,小豪的媽媽對我無助地說:“他爸爸脾氣不好,我也不知道怎麼教。” 我安慰她,並鼓勵她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情緒需求。爲此,我建議家長和小豪建立一個“家庭對話時間”,每天哪怕只有10分鐘,也要讓他感受到被傾聽和被理解。
同時,我還分享了一些親子溝通的小技巧,如用積極地語言來表達感受,而不是批評式的語句,如“媽媽看到你情緒不好,很擔心”,代替“你怎麼又發脾氣了”。同時,我還和家長一起制定了家庭行爲契約,如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情緒失控時冷靜3分鐘等,切實優化家庭氛圍。在年後家訪和持續跟進中,我發現小豪的家長漸漸改變了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小豪的家庭氛圍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一系列情緒安撫、家校協同和關注成長的干預措施賦能下,小豪的變化令人欣慰。如今,他的情緒逐漸趨於穩定,年後跟進家訪時,小豪父母的溝通方式也有所改善,小豪對母親的依賴感增強,並開始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新學期,我也準備給小豪安排一些“小助手”的任務,如讓他分發作業,幫助打掃教室等,讓他對班級事務有參與感,相信在同學們的鼓勵下,他的自信感會越來越強。
此次寒假家訪,讓我走進了孩子的生活,更讓我學會用愛和策略書寫育人的篇章。
在這段旅程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改變的可能。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守護與成全!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