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C Outlook 2025|專訪標普全球首席經濟學家Paul Gruenwald: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較高,預計美聯儲今年僅降息一次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蕊 紐約報道
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日前在瑞士達沃斯落下帷幕。在今年的論壇上,人工智能(AI)和美國新政府的政策動向成爲焦點,反映出市場對技術創新的前景以及未來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尤爲敏感。
繼2024年降息三次之後,美聯儲於1月29日宣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反映出其轉向更爲謹慎的立場,旨在評估通脹走勢以及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影響。在貨幣政策聲明中,美聯儲強調,美國就業市場依然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在低位。但同時,美聯儲對通脹的表述趨於強硬,指出通脹水平仍然“略高”,暗示未來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可能有限。
在本期《直擊華爾街》節目中,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首席經濟學家 Paul Gruenwald 對美聯儲政策前景、全球經濟主要風險、全球供應鏈格局以及美國債券市場走勢等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美國新政府的“商業友好”政策可能爲美國經濟帶來一定提振作用,但關稅政策、移民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通脹壓力仍是投資者關注的主要風險。
展望 2025 年,Paul Gruenwald 預計美聯儲將採取謹慎的政策立場,可能在上半年實施一次降息,但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仍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變化。此外,隨着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逐步分化,美元走強可能給外部市場帶來挑戰,尤其是對那些依賴美元債務的新興市場而言。
特朗普政策影響將更多體現在金融市場
南方財經:我們瞭解到你最近參加了達沃斯論壇,能否分享一下相關經歷,今年論壇上最重要的議題是什麼?
Paul Gruenwald:今年有兩個熱點關鍵議題。其中一個被正式列入議程,即人工智能(AI)。圍繞AI的興奮點在於其可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更快的經濟增長和更高的企業利潤。另一個沒有列入正式議程但引發關注的議題是美國新政府的動向。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達沃斯通過視頻方式露面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普遍持相對樂觀的態度。這兩個議題成爲了達沃斯的兩大關注點。
南方財經:就市場和經濟風險方面,目前投資者最關注的風險是什麼?
Paul Gruenwald:我們先從“正面風險”談起。一個潛在的積極因素是,美國新政府政策整體上被認爲對商業較爲友好,我們預計,監管會減少,審批流程會有所改革,營商環境將有所改善,這可能對美國經濟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然而,市場仍然面臨許多風險。首先是關稅以及圍繞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短期內,關稅可能會給部分行業帶來提振作用,但長期來看,關稅往往會抑制經濟增長並推高通脹壓力。第二個風險是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及移民政策。許多外籍勞工從事建築業和農業,如果他們被迫離開美國勞動力市場,工資可能會上漲,通脹可能加劇,整體經濟產出可能下降。市場已經提前消化了一定的通脹壓力,但這也是需要關注的下行風險之一。
南方財經:你剛剛提到“特朗普2.0版本”的新經濟政策,包括放鬆監管、限制移民以及提高關稅。你認爲這些新政策綜合起來會如何影響美國國內經濟以及全球經濟?
Paul Gruenwald:美國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經濟體,但相對而言比較封閉,貿易佔GDP的比重相對較低。因此,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增長的直接負面影響可能不會特別大。但另一方面,通脹和利率的上升風險是值得關注的。債券市場已經在定價這一風險,美債收益率走高,美元走強,這實際上與政府希望看到的情況相反。因此,短期來看,這些政策的影響可能更多體現在金融市場,而不是實體經濟。
南方財經:你認爲特朗普的新政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Paul Gruenwald:供應鏈問題非常有趣。在達沃斯論壇上,有一個關於供應鏈的重要討論。一些企業的策略是,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的同時,還會在另一個國家佈局產能。這種趨勢仍在演變,供應鏈正在形成兩個體系:一個以中國爲中心,另一個則不依賴中國。因此,企業正在建立冗餘的供應鏈,持有更多庫存,以降低供應鏈斷裂的風險。這將使供應鏈更加靈活,但也會增加成本,從而推高整體價格水平。
預計美聯儲將於上半年降息
南方財經:你對2025年美國債券市場的預期如何?
Paul Gruenwald:我們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來看。短端收益率主要受美聯儲政策影響。就在1月30日,我們根據最新的2024年四季度數據調整了預測,現在預計美聯儲今年僅會降息一次,然後進入觀望期。當前的風險在於,下一步可能不是繼續降息,而是加息。儘管這並非我們的基準預測,但它確實是一個潛在可能性。
而在長期端,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最近大幅上升,目前處於4.5%-4.6%區間,這對於抵押貸款利率等市場利率至關重要。整體來看,我們預計未來的收益率曲線將比之前預期的更高。這對借款人來說是個挑戰,但對儲蓄者來說則是個利好。此外,市場需要適應一個利率長期處於較高水平的環境。
南方財經:所以“高利率將持續更長時間”的預期依然成立?
Paul Gruenwald:是的,“高利率持續更久”仍然成立,甚至可能比我們之前預期的更高。
南方財經:1月29日,美聯儲宣佈維持利率不變,沒有降息。你對此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這是否符合市場預期?
Paul Gruenwald:是的,這是市場預期之內的決定。美國經濟增長依然強勁,2024年整體表現良好,尤其是消費增長甚至超過了GDP的增速。此外,服務業通脹仍然高於2%的目標。因此,美聯儲決定採取觀望策略。如果未來經濟增長放緩、通脹下降,美聯儲可能會考慮降息。然而,新政府希望刺激經濟增長。因此,我們需要觀察這兩者如何平衡。目前,美聯儲“觀望等待”是最合適的策略。
南方財經:考慮到最近的經濟數據,如1月30日公佈的季度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以及1月31日發佈的12月PCE數據(2.6%),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Paul Gruenwald:PCE是美聯儲最關注的通脹指標,這進一步驗證了當前美國經濟仍然較強的判斷。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也強調,他們將繼續關注數據,目前沒有明確的降息或加息傾向。市場預計今年還會有一次降息,但只要服務業通脹仍然偏高,美聯儲可能會保持謹慎態度,避免過快降息。
南方財經:美聯儲的政策決定會如何影響全球其他央行?
Paul Gruenwald:這取決於各國對美元的依賴程度。如果某個經濟體高度依賴美元,美聯儲維持高利率可能會迫使其央行放緩降息步伐,以避免與美聯儲政策分化過大。但對於較爲獨立的經濟體,比如歐洲和中國,它們的央行在制定政策時有更大的自主性。
南方財經:S&P Global預測2025年美聯儲僅會有一次降息,你認爲這次降息會發生在什麼時候?
Paul Gruenwald:很可能發生在上半年,比如3月或4月。美聯儲可能會觀望幾次會議後再決定是否降息,但如果經濟形勢發生意外變化,它可能失去進一步降息的窗口。我們目前預計首次降息可能在三月或四月左右,之後美聯儲可能會暫停,以評估整體經濟走勢。如果經濟重新加速增長,那麼這次降息可能就象徵着本輪寬鬆週期的結束。不過,最終的決策仍然取決於關稅政策、勞動力市場變化以及整體經濟表現等因素。
適應性和前瞻性是應對挑戰的關鍵
南方財經:通脹仍然是各國央行關注的核心問題。你認爲當前的通脹壓力依然嚴峻,還是已經逐步得到控制?
Paul Gruenwald:通脹前景正在逐漸明朗。歐元區在第四季度通脹水平保持穩定,而加拿大似乎已經進入降息軌道。這表明,儘管美聯儲可能延遲降息,但其他經濟體可能會更快採取寬鬆政策。如果美國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且利率維持高位,那麼美元可能繼續走強。這將給其他國家的央行帶來挑戰,尤其是那些持有大量美元計價債務的經濟體,它們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外部金融壓力。
南方財經:面對特朗普政府帶來的不確定性,新興市場在2025年如何保持經濟的韌性?
Paul Gruenwald:這取決於新興市場的類型。對於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沙特等國內市場較大的經濟體來說,受到的衝擊可能較小。但對於依賴全球貿易、債務以美元計價的國家而言,挑戰可能更大。
南方財經:S&P Global 最新的經濟展望是否還有其他值得分享的見解?
Paul Gruenwald:鑑於全球市場波動性加劇,我們今年更加側重“情境分析”。我們的客戶和利益相關者普遍關注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徵收關稅的潛在影響,或者對中國進一步實施貿易限制可能帶來的後果。不過,與其對基準預測進行大幅調整,我們更傾向於增強研究的靈活性,深入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潛在結果,併爲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做好準備。未來一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依然較高,因此適應性和前瞻性將是應對挑戰的關鍵。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欄目策劃:於曉娜
欄目統籌:向秀芳
出鏡記者:周蕊
文字編輯:向秀芳 和佳
翻譯&製作:周蕊,段伊航(實習生)
設計:林軍明,廖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