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國小車禍引關注 議員檢討臺東縣無「通學巷」

臺東縣內校園未設通學巷,議員建議以市區新生國中作爲示範點,並導入科技執法。(蕭嘉蕙攝)

新生路641巷路幅僅5米且無人行道,上下學時段,學生被迫與車爭道。(蕭嘉蕙攝)

新北市三峽國小車禍釀成傷亡悲劇,掀起通學安全檢討聲浪。臺東縣議員簡維國今(26)日質詢時指出,縣內校園均未設置通學巷,建議以市區新生國中作爲示範點,並導入科技執法。對此,縣府迴應,初步規畫於4所國高中小校園周邊增設人行道,強化通學安全。

簡維國進一步指出,新生國中校門兩側分別爲新生路641巷及開封街280巷。新生路641巷口連接市區東西向主要幹道新生路,自太平溪路堤共構通車後,車流大幅增加。該巷路幅僅5米,無人行道,上下學時段學生常與車爭道;主幹道新生路同樣人行道不足,騎樓遭住、商戶佔用,車速又快,學生通行風險高;開封街680巷長約400公尺,雖路幅較寬,但若車輛失控,恐釀嚴重傷亡。

簡維國建議,借鏡日本通學巷經驗,於相關巷道推動設立通學巷,公告禁行時段(居民及自行車除外),初期可加裝軟杆或緣石引導,讓駕駛逐步適應。同時針對騎樓亂象,應加強管理,確保暢通。

他坦言,「讓學生能通行安全,可能就會讓車輛不方便」,但在鼓勵生育政策下,新手父母推嬰兒車在騎樓卻完全「行不通」,不利生養。

此外,簡維國提到,科技執法上路以來,雖然引發「搶錢」民怨,但若在通學巷推動科技執法,強調「爲了孩子好」,相信可減少反彈,有助於養成守法習慣。

對此,縣府交觀處長卜敏正表示,已委請顧問公司規畫並進行招標,將針對新生國中、新生國小、臺東高商及東大附小周邊設置人行步道,並納入通學巷建議,後續將與居民召開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