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赴港 IPO 要籌526億
賽力斯啓動港股IPO,最多募資131.8億港元(新臺幣526億元),預計11月5日掛牌。香港股市示意圖。(中新社)
賽力斯啓動港股IPO,最多募資131.8億港元(新臺幣526億元),預計11月5日掛牌。此次上市是賽力斯業績兌現窗口期融資動作,也被視爲「華爲系造車」首次接受國際資本定價檢驗。
賽力斯將是繼比亞迪後,第二家實現A+H股雙地上市的大陸新能源整車企業。並超越奇瑞汽車,成爲2025年港股最大的車企IPO。
科創板日報報導,賽力斯此次赴港,既踩在業績爆發的窗口,也伴隨着財務結構高負債、流動性受限的現實壓力。招股書顯示,公司將約70%募資用於魔方平臺、智駕系統和AI研發,意圖以自研能力,換取「通路加持」之外的中長期增長點。
在賽力斯看來,這筆資金既是「造血補強」,也是戰略性的國際資本對接。招股書中明確指出,需要透過港股建立更加開放的估值體系,以支撐全球化戰略,進一步擺脫對境內信貸體系和A股融資通路依賴。上市地點選在香港,也與問界品牌計劃出海、尋找東南亞及中東市場增長機會節奏相符。
不過,更現實考量來自財務結構壓力。截至2025年6月底,賽力斯集團合併總資產人民幣2,176.5億元,負債總額約人民幣1,648.2億元,資產負債率75.7%,雖較2024年底的87.4%已改善,但整體仍處高位。其中已抵押銀行存款人民幣262.4億元、定期存款人民幣114.3億元,兩者合計佔比較高,實際可動用流動性仍受限制。
儘管賽力斯已實現收入與利潤雙突破,但增長基礎仍建立在對華爲品牌依賴、平臺依賴,也構成投資者衡量估值穩定性的關鍵變數。
在對華爲品牌與通路綁定方面,2024年,賽力斯來自問界品牌收入佔比高達90.9%,已形成「單一品牌結構」。而問界並非獨立於華爲命名,是深度嵌入「華爲智選車」生態,從命名、產品定義、到銷售通路高度依賴華爲。此外賽力斯的智駕能力、交互系統與高端感知硬體方案,主要依託華爲所主導的鴻蒙座艙與ADS高階輔助駕駛,賽力斯主要負責平臺整合與製造。
隨着奇瑞的智界、北汽的享界、江淮的尊界、上汽的尚界等「華爲系」車型陸續量產,問界所獨佔的技術紅利正稀釋,消費者對「華爲車」的辨識度正在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