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的探戈」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 摘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獲得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圖爲他2015年在倫敦手持曼布克獎獎牌。(美聯社)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9日揭曉,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拉斯洛(Krasznahorkai Laszlo)以「在末日般恐懼的氛圍中,透過極具感染力與前瞻性的創作再次彰顯藝術的力量」獲獎。將獲得由瑞典學院頒發的1100萬瑞典克朗(約115.4萬美元)獎金。

瑞典學院聲明,卡勒斯納霍凱是偉大的史詩作家,創作風格貫穿卡夫卡至伯恩哈德的中歐傳統,以荒誕主義與怪誕爲特色;他也將目光投向東方,展現出更爲深沉與細膩的基調。

「審視現實近乎瘋狂」

卡勒斯納霍凱對獲獎後表示,「我很高興也很平靜,同時非常緊張。這是我成爲諾貝爾獎得主的第一天」。在卡勒斯納霍凱前,已故小說家克德斯(Imre Kertesz)是唯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匈牙利人。

71歲的卡勒斯納霍凱成長於中產階級猶太家庭,曾生活在共產主義統治下,但在移居西柏林後到處旅行,爲其創作汲取靈感。他先前已是國際曼布克獎的得主。

卡勒斯納霍凱長期住在德國,撰寫的小說、短篇故事與隨筆在德國與匈牙利廣爲人知。在匈牙利,他更被視爲當代最重要的健在作家。其作品艱澀且具挑戰性,他自稱其風格爲「審視現實至近乎瘋狂的程度」。由於偏好冗長句子且極少分段,也使他被部分讀者貼上「強迫症」的標籤。

卡勒斯納霍凱和匈牙利傳奇導演貝拉.塔爾(Bela Tarr)長期密切合作,後者曾將他「撒旦的探戈」及「鯨魚馬戲團」等多部作品改編爲電影,並獲得影迷好評。前者片長7小時。

2004年,他完成了其半小說半紀實的作品「天下浩劫」,討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喪失和消亡。2018年,其憑着短篇小說集「世界在前進」再次獲得布克獎提名。

卡勒斯納霍凱的作品有多種中文譯本。1985年出版的小說「撒旦的探戈」以偏遠農村爲背景,瑞典學院表示,這部小說以極具暗示的語言描繪共產主義垮臺前的匈牙利鄉村,一羣住在廢棄集體農場貧困居民的生活。此書2020年在臺灣由聯合文學出版社引進,也是卡勒斯納霍凱著作唯一的繁體中文版。

小說描述匈牙利在共產主義統治初期沒收農田成立集體農場,直到1989年共產主義落幕時,許多集體農場成爲管理不佳與貧困的象徵。卡勒斯納霍凱的小說中,每個人都等待奇蹟,這種希望卻自始自終就被卡夫卡的座右銘「若此,我將因等待而錯過奇蹟」戳破。

詩人兼卡勒斯納霍凱的英文翻譯希爾特斯,形容卡勒斯納霍凱是「催眠作家」,「將你吸入他所召喚的世界中,並在你內心產生迴響直到這成爲你自己對秩序與混沌的看法爲止」。

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的作品具有中東歐傳統的沉鬱,但也常見幽默。(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