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遵循天賦,我更傾向當投資者」奧特曼是AI救世主,還是泡沫的催生者?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見圖)。 路透

AI熱潮延燒全球,推升全球股市與臺股不斷衝高。暴紅3年的 OpenAI 近來頻頻結盟,這家「燒錢最快的新創公司」爲何仍能吸引全球科技巨頭靠攏?執行長奧特曼的盤算是什麼?他會是AI 時代的救世主,還是泡沫的催生者?被譽爲「矽谷版賈伯斯」的奧特曼最近成爲全球焦點,《時代》雜誌引述矽谷人士形容他「真誠又追求權力」。據統計,他與旗下基金投資超過四百家公司。奧特曼說:「若遵循天賦,我更傾向當投資者。」他認爲創投磨練成就了OpenAI的推進。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製造「AI造局者」封面故事,對於奧特曼的謀略與人物特質有深入的解析,同時提供AI股後續的操作建議。

《財訊》報導指出,9月30日,奧特曼密訪臺灣,上午拜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雙方討論AI伺服器及更多應用合作。下午轉赴臺積電,洽談AI晶片製造細節;傍晚即飛首爾,翌日獲韓國總統李在明接見,並與三星、SK海力士簽署合作意向書。據報導,OpenAI計劃2029年前每月取得90萬片DRAM晶圓,並在韓國興建兩座資料中心。

創立十年的OpenAI,因ChatGPT爆紅掀起AI革命。如今全球用戶達8億人,超越Google Gemini的4.5億人。根據《財訊》報導,OpenAI是全球承租最多算力的公司,但仍虧損擴大。去年營收3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增至43億,但研發費用達67億。至2029年OpenAI累計燒掉1150億美元。儘管外界質疑,奧特曼仍堅定推動「星際之門」計劃,與甲骨文、軟銀合作,4年投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打造資料中心。

特別的是,不同於其他雲端巨頭自建中心,奧特曼選擇借力使力,找甲骨文、軟銀出錢。今年9月OpenAI與甲骨文簽下3000億美元雲端合約。爲滿足OpenAI需求,甲骨文甚至向新創Crusoe租資料中心,再轉售算力。OpenAI目前多由他人興建資料中心,再買算力使用。報導形容:「燒錢速度全球最快,但多數先燒別人的錢。」《財訊》報導,星際之門計劃讓OpenAI重新分配全球算力商機。美國由甲骨文、軟銀主導;中東與G42合作;歐洲與Nscale、Aker合作。首座德州資料中心9月底上線,初期就用掉10萬顆GPU。

OpenAI陣營持續擴大,也吸引輝達、超微加入。9月22日,輝達投資OpenAI 1000億美元;兩週後,超微也宣佈合作6GW算力,並提供1.6億股認股權證。博通則在無投資下取得合作機會,協助開發AI專用晶片(AI ASIC)。奧特曼希望靠自研晶片降低成本。臉書、谷歌、亞馬遜皆積極迎戰AI新局。谷歌資金雄厚,推出Gemini模型,並將AI融入Gmail、YouTube與Android系統。不過專家認爲,谷歌雖有資金優勢,卻不如OpenAI靈活。OpenAI雖虧損,目標是擴大影響力。《財訊》報導,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除沙烏地阿美外,全都與AI相關。現在,全球AI大戰纔剛開始,臺灣正是其中的關鍵力量,值得持續關注。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7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