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首相承認使用ChatGPT幫助管理政府 遭到民衆猛烈抨擊

財聯社8月8日訊(編輯 牛佔林)瑞典首相烏爾夫·克里斯特鬆近日表示他會藉助ChatGPT輔助政府治理工作,此言一出,立即在北歐國家引發輿論風暴。

據報道,在接受一家北歐媒體採訪時,克里斯特鬆表示,他有時會向ChatGPT徵求“第二意見”,以參考治理策略。

他聲稱:“我自己經常用ChatGPT,哪怕只是爲了聽個不同的意見,別人是怎麼做的?我們是否該反其道而行之?我會問類似的問題。”

此番言論不出意料地招致了大量批評。批評者指出,選民投票選出的領袖是克里斯特鬆,而不是ChatGPT。

此外,瑞典多位技術專家也公開質疑政府官員依賴生成式AI的風險,一旦政治決策基於錯誤信息,後果將難以估量。

由於大模型訓練數據可能缺失或存在偏差,聊天機器人很容易產生“幻覺”,給出看似權威卻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因此有人認爲可靠性纔是AI的最大瓶頸。

瑞典烏梅奧大學教授Virginia Dignum指出:“越是依賴AI處理簡單事務,就越容易對系統產生過度自信。這是一條滑坡路,我們必須要求其可靠性得到保障,畢竟我們投票選出的不是ChatGPT。”

卡爾斯塔德大學計算機科學研究員Simone Fischer-Hübner認爲,在處理政務時必須非常謹慎,不應將敏感信息提交給ChatGPT。

還有分析師指出,聊天機器人可能極具“迎合性”和“妄想性”。如果一位領導人用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去提問,它的算法很可能只是不斷強化該領導人原有的立場。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似乎還沒有多少政治人物有意將ChatGPT當作“軍師”使用。

對於種種批評言論,克里斯特鬆的發言人湯姆·塞繆爾鬆隨後迴應稱,稱首相在使用AI時並不存在風險。“敏感的安全信息當然不會輸入進去,更多隻是將AI作爲一個大致的參考工具來使用。”

政府官員是否該使用AI?

這並非政客首次因使用AI而遭質疑, 去年瑞典社民黨議員Olle Thorell用ChatGPT一次性生成180份書面質詢;今年早些時候,英國科技大臣彼得·凱爾也因使用ChatGPT而引發輿論質疑。

也有官員公開爲AI背書。蘇格蘭議員Graham Leadbitter聲稱,自己用AI寫演講稿,能快速梳理海量資料,給出一個紮實底稿,但強調最終拍板的還是他自己。

歐盟層面,2024年歐盟委員會已上線內部生成式AI工具GPT@EC,以幫助工作人員試點撰寫、摘要公文。

與此同時,OpenAI本週宣佈與美國政府建立合作,爲聯邦公務員提供ChatGPT企業版訪問權限,在未來一年內僅收取象徵性的1美元費用。

這一消息發佈前不久,特朗普政府剛剛推出了AI行動計劃,旨在推動人工智能在聯邦政府各部門的應用,以提升效率、減少文書處理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