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轉移無須絕望 健保新給付藥成曙光
醫師建議符合公費篩檢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才能提高治癒率。(鄭鬱蓁攝)
50歲的阿麗(化名)罹患荷爾蒙陽性乳癌,歷經抗荷爾蒙治療與化療,癌細胞仍轉移至肺部,腫瘤造成呼吸困難,甚至一度面臨呼吸衰竭。經病理檢測確認屬於HER2弱陽性後,醫療團隊建議使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讓她病情逐漸穩定,得以重新回到家庭與日常生活。
乳癌已連續20年位居女性癌症首位,每年新增患者約1.5萬人。臺北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指出,臺灣乳癌患者的好發年齡比歐美早約10年,集中在50歲左右,建議符合公費篩檢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才能提高治癒率。
臺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主治醫師林慈恩補充,環境荷爾蒙、晚婚晚育、肥胖與高糖高油飲食等後天因素,都是乳癌風險來源。她呼籲,即使沒有家族病史,不代表沒有風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纔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近年乳癌治療迎來關鍵突破。林慈恩指出,HER2乳癌不再僅分爲陽性與陰性,而新增「HER2弱陽性」類別,爲原先治療選擇有限的病友帶來新契機。隨着健保給付新一代ADC藥物,這羣患者終於有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周旭桓形容,ADC藥物就像「裝上GPS的化療炸彈」,能精準辨識癌細胞,將藥物釋放於腫瘤內,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並具「旁觀者效應」,能連帶清除鄰近癌細胞,是目前乳癌治療的重要里程碑。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白血球低下等,建議病友遵醫囑規律治療並即時回報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