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廠限量收購 酪農雪上加霜

熱門話題

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從2025年起可以用零關稅無上限進口,近期乳品廠已有「限量收購」情況出現,酪農因不符成本乾脆棄養或是將牛奶倒掉,處境是雪上加霜。農業部迴應,生乳收購價經各方協調已無爭議,未來預計比照臺灣豬模式,鼓勵國人多用國產乳。

「進口乳品的『鮮』字是很大壓力」,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前理事長顏志輝說, 如果沒有把「鮮」字拿掉,酪農可能會滅頂,除了標示以外,政府應大力推動學童乳政策,雖然行政院暫緩,但多個縣市陸續推動,中央政府應予以補貼,原本規畫4年44億的學童乳預算則應大力推動行銷,爭取消費者認同。

此外,也有業者反映已有乳品廠開始限量收購,甚至傳出中止合約情事,導致部分農民成立自有品牌,但也增加不少經營壓力。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臺灣酪農面臨問題包括高額成本,但近年卻出現「限量收購」的現象,每公斤成本20餘元的牛奶,乳品廠卻只以10餘元收購超額部分,導致許多酪農因不符成本乾脆棄養或是將牛奶倒掉。

農業部迴應,生乳收購價格已由「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協調酪農、廠商及專家學者後,討論出公定價格,目前各方都能夠接受;至於限量收購情勢,今年已無發生,都爲全數收購。

農業部補充,衛福部已召集全臺連鎖飲料、咖啡業者,試辦爲期半年的「自主標示乳製品產地種類」計劃,讓消費者能夠清楚知道喝下的牛奶來自哪裡,而農業部也預計比照臺灣豬模式,針對使用臺灣鮮奶的業者給予獎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