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腎癌五年生存率?專家建議:這些人羣每年做一次腎臟彩超

大皖新聞訊 隨着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居民疾病譜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以腎癌爲代表的泌尿系統腫瘤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不同階段的腎癌應該如何針對性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如何提高?泌尿系統腫瘤診療水平如何提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肖峻教授表示,癌症防治行動是“健康中國”的15個專項行動之一,將癌症整體五年生存率提高15%也是“健康中國”的重要目標。“提高公衆的健康意識,加快創新技術、前沿療法的臨牀應用,是推動防治關口前移、提高腎癌5年生存率的關鍵。”

腎癌起病隱匿,不同分期需針對性治療

腎癌與前列腺癌、膀胱癌並列泌尿生殖系統三大腫瘤,多見於50-70歲的老年羣體。近年來,隨着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腎癌的確診病例和相關死亡病例數已位居全球第一。由於腎癌早期沒有典型症狀,當患者出現“血尿、腰痛、腹部腫塊”的三聯徵時,多已發展至進展期或轉移性腎癌。

“早確診早干預,會給患者帶來截然不同的預後。”據瞭解,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般可以超過90%,但進展到晚期這一數字會銳減。肖峻教授建議40歲以上人羣,尤其是吸菸、超重、或者有高血壓的人羣,每年做一次腎臟彩超。

早期腎癌患者經過腎部分切除術或根治性腎切除術切除病竈後,預後比較積極。“泌尿系統在解剖學上比較特殊,這也造成了泌尿外科手術的複雜性。隨着機器人輔助下的微創手術發展,泌尿外科醫生的手和眼都得到了延伸,患者術中的臟器損傷和出血量明顯減少,術後康復也會更快。”

晚期腎癌則以系統性藥物治療爲主。“就在不久前,我國在晚期腎癌的治療方案上實現了突破。阿昔替尼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成爲國內首個獲批的晚期腎癌靶免聯合治療方案,並已實現醫保覆蓋,爲患者的生存獲益帶來積極影響。”據悉,靶向+免疫聯合治療已成爲國際上晚期腎癌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法之一。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腎癌診療水平

肖峻教授表示,腎癌在臨牀上沒有肺癌、乳腺癌等癌種多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診療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要推動腎癌等泌尿系統腫瘤診療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強醫院的區域中心作用,輻射周邊基層地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另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推動指南等標準診療路徑的落地,讓基層患者能夠同樣得到科學、合理、規範的治療。

腎癌是 2024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操作手冊(2024 版)》推進質控工作涉及的癌種之一,並在單病種質量控制方面,腎癌是其中一個重要病種,該操作手冊列出了腎癌的四項單病種質控指標。“我們需要在基層的醫療機構進一步推動質控指標的執行和落地,通過科學、系統的質控機制,讓更多基層醫生能夠爲患者選擇科學、合理的前沿治療方案,切實提升腎癌的診療水平。”肖峻說道。

近年來,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泌尿外科牽頭了系列“泌尿外科U醫公益行”,並在每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期間,在社區、街道、鄉村衛生服務點及縣級醫療機構,通過開展義診、專家公益手術、健康宣教等活動,普及早篩早診、抗癌防癌的科學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讓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基層,惠及廣大區域患者。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