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陽氣越來越旺盛?方法很簡單,只需一杯茶!
一、陽虛究竟是什麼?
養生的本質,其實是養陽氣。
陽氣,是生命的底色。就像春日暖陽催開萬物,人體內的陽氣也是生機的源頭 —— 有陽則生,無陽則衰,連 “陽壽” 二字,都藏着古人對陽氣的敬畏。陽氣足的人,身子骨結實得像盛夏的草木,風寒邪祟近不了身;陽氣虛了,就像久雨的寒冬,渾身發沉、手腳發涼,毛病也跟着找上門。
扶陽派老中醫李可曾說,現代人十有八九都缺陽氣,不過是程度不同。小孩子像初升的太陽,陽氣最旺;可女性本就偏陰寒體質,十有八九都逃不開陽虛的困擾 —— 手腳常年冰涼、經期小腹冷痛、稍微吹風就感冒…… 所以啊,女人補陽,從來都是頭等大事。
二、一碗暖透全身的九珍助陽茶
今天給姐妹們薦一款食療方,簡單到煮水喝就行,卻能一點點把漏掉的陽氣補回來。
九珍助陽茶
【組成】乾薑 3~5g、肉桂 2~3g、人蔘 3~5g(或用黨蔘 10g 替代)、甘草 5~6g、茯苓 10~12g、百合 10g、黃精 10g、大棗 3~4 枚(擘開)、玉竹 10g。
【用法】所有材料洗淨,加約 800ml 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 20 分鐘,濾出藥汁;可加少許蜂蜜或紅糖調味,代茶溫飲。連續喝一個月看改善,見效後可堅持喝滿三個月,讓陽氣慢慢紮根。
三、九味食材,各有 “補陽” 巧思
這碗茶裡的每味藥,都像懂人心的老友,各司其職把陽氣往回拉 ——
乾薑:性子溫熱,像家裡的小火爐。既能暖脾胃(吃冷的就拉肚子?靠它),又能溫肺陽(冬天總咳嗽?它來護),還能強心陽(稍微動就心慌?它來補)。最妙的是,它不光補陽,還能把身體裡的寒氣像掃落葉一樣趕出去,寒氣散了,陽氣才能穩穩站住。
肉桂:專補肝腎的陽氣。比如冬天膝蓋冷得像揣了冰,或者總覺得腰眼發空,都是腎陽不足。它還能 “引火歸元”—— 上熱下寒的姐妹(舌尖長潰瘍,腳卻冰得像石頭),靠它把浮在上的虛火拉回下焦,手腳慢慢就暖了。
甘草:像個懂事的調和者。一方面能中和乾薑、肉桂的燥性(怕上火?有它在);另一方面,它的甘味配肉桂的辛味,正合 “辛甘化陽” 的道理,能讓陽氣像春雨一樣,慢慢滲進身體的每個角落。
茯苓:溼氣是陽氣的 “攔路虎”(溼氣重的人,喝再多補藥也吸收不了)。茯苓就像身體裡的 “清道夫”,能把多餘的溼氣排出去,還能幫脾胃把營養 “升” 上去、把垃圾 “降” 下來,給陽氣騰出舒服的生長空間。
人蔘:心是陽氣的 “發動機”。心氣虛了,陽氣就像沒油的車,跑不動。人蔘能直接給心臟 “加油”,心氣足了,陽氣才能順着血管跑到手腳尖,冬天再也不用揣暖水袋了。
黃精:光補陽不行,就像只添柴不添水,火容易燒太旺。黃精是補陰的 “好搭檔”,能給陽氣提供 “物質基礎”,讓陽有陰託着,補得紮實不飄。
百合、玉竹:怕乾薑、肉桂太 “熱”?這兩味是來 “降溫” 的。百合潤肺,玉竹滋陰,像給火氣搭了個涼棚,既能讓陽氣補得進去,又不會讓人燥得睡不着、嘴裡發苦。
大棗:和甘草一起當 “脾胃守護神”。脾胃好,吃進去的營養才能變成陽氣。大棗甜甜的,既能讓茶更好喝,又能幫脾胃 “幹活”,就像給陽氣的生長鋪了塊好土壤。
其實啊,不管是誰,都該護好自己的陽氣,尤其是女人。就像詩裡寫的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與其喝傷脾胃的酒,不如泡杯九珍助陽茶 —— 暖了手腳,潤了脾胃,連日子都跟着溫柔起來。
姐妹們,這杯暖茶,是給身體的溫柔承諾。喝起來吧,讓陽氣慢慢填滿每個角落,把日子過成春天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