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擊火越來越頻繁 如何有效防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近些年,隨着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雷擊火越來越頻繁。今天,在應急管理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應急管理部監測防火司司長楊旭東介紹,近年來,雷擊火引發森林草原火災佔比越來越重,以2024年爲例雷擊火發生了113起,佔去年森林草原火災起數的38.7%。
東北林業大學校長助理、林學院院長孫龍解釋,雷擊火實際上是閃電擊中樹幹或者枯枝落葉,閃電最高的溫度可以達到幾千度,可以瞬間點燃樹幹和枯枝落葉,尤其在森林中還有一些含油脂非常高的樹種,像松樹,它就特別容易被引燃。簡單來說,雷擊火就是雷電引發的森林火災,一般發生在雷雨季節,尤其是春夏之交。還有一種是“乾雷暴”,也就是老百姓經常講的“乾打雷不下雨”,這種時候特別容易引發雷擊火。
一旦發生雷擊火,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防範?孫龍指出,首先要充分利用雷電監測系統,監測雷電天氣的動態,精準把握落雷的時間和地點。同時,發揮我國監測體系的作用,比如高山瞭望塔,加密瞭望,地面的護林員也會反覆覈查落雷區,同時巡護飛機和無人機也會針對性地進行巡查,目標就是做到小火早發現。另外,還可以通過直升機載人巡查或者吊桶尋找煙點,一旦發現煙點或火點,立即實施吊桶灑水滅火,或者是機降撲火隊員撲救。此外,在一些雷電高發的區域,地面的撲火隊員靠前駐防,做到快速出動、快速到達和快速撲救。
“這是‘天上來的火,地上要防住’。關鍵是精準監測,早發現、快撲救,避免燒成大火。”孫龍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