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科技金融新質生產力?王洪章:應關注三大方向,調結構、加功能、拓服務

南方財經記者譚硯文 廣州報道

4月8日,以“科技賦能灣區,聚勢領航新程”爲主題的“讀懂中國”學術沙龍系列活動——灣區科技創新對話在廣州·鵬瑞1號舉行。會上,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作主旨演講。他認爲,科技金融是金融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商業銀行應調整結構、增加功能、拓展服務,加快科技金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生產力的路徑。王洪章認爲,理解新質生產力應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在社會經濟和自然科學方面,通過科技創新而產生新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人力資源,二是經營企業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形成自己的新質生產力。

“科技金融是金融行業的新質生產力,也是支持和促進新質生產力重要的推動力量。”王洪章認爲,加快發展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新質生產力應該關注以下三個方向。

首先是調整結構。銀行一方面應將短期貸款調整至長期融資,更好支持科技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將信貸模式轉型爲企業發債方式,提升接待關係透明度,解決信貸關係管理難的問題。

其次是增加功能。科技創新會涉及當地銀行的功能和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應該維繫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利益共同體關係,依靠投行支持重大科技項目。

此外是擴充服務。銀行應擴展綜合化經營和多功能服務,一方面,優化“融資+投資”“債權+股權”“資金+資本”機制,成爲科技企業生命全週期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應拓展外部合作,藉助市場力量提供各類服務。

王洪章表示,當前,科技金融領域仍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尚未掌握科技金融的技術性難題,對科技企業、科技項目“看不懂”“難評估”;知識產權融資評估難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科技金融的多元化融資制度尚未建立;商業銀行的功能轉型還未破題;科技金融風險還需要構造適配的風險防控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