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全齡攻擊 專家籲訂防治策略

臺灣疫苗推動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RSV全齡預防新知論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左起)、臺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理事長薛博仁、臺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臺大雲林分院婦產部主任林芯伃合影。記者許正宏/攝影

歌手張學友去年因感染「呼吸細胞融合病毒」(RSV)被迫取消演唱會,由此可知,不僅嬰幼兒,成年人與長者、孕婦也是RSV的攻擊對象,當脆弱族羣受感染,急重症風險更上升。專家呼籲,RSV感染目前無有效藥物可用,全年皆流行期、缺乏穩定監測機制,全齡預防策略也缺公費支持,若補足缺口,可讓更多脆弱族羣受惠。

兒醫:門診三成是染RSV

在臺灣疫苗推動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攜手舉辦的「RSV全齡預防新知論壇」專家會議,臺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指出,RSV真正名稱爲「呼吸細胞融合病毒」,門診中約三分之一病童爲RSV感染造成,病毒多直攻下呼吸道,導致細支氣管炎、肺炎。

臺灣疫苗推動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全齡推動RSV預防新知論壇」,TIVS臺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圖)分享「RSV全齡預防國際發展趨勢」。記者許正宏/攝影

李秉穎解釋,一旦感染RSV,體內常同時產生「好抗體」與「壞抗體」,好抗體可以產生保護力,壞抗體則引發「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DE),使症狀加劇,自然感染後,壞抗體的作用常凌駕於好抗體,所以母親經過胎盤傳給嬰兒的抗體,對RSV預防的效果有限。單株抗體只含有可以殺滅病毒的好抗體,才能提升預防效果。長者的預防策略則以接種RSV疫苗爲主,疫苗可促使身體主動產生免疫力,效果較佳。

孕婦打疫苗 胎兒可有抗體

若要幫助新生兒抵抗RSV侵襲,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暨婦產部主任林芯伃表示,孕婦在懷孕廿八至卅六週期間施打RSV疫苗,透過胎盤將抗體傳給寶寶,也可保護胎兒、新生兒。臺灣及諸多國際學會多建議孕婦施打RSV疫苗,多國已採公費,希望臺灣也跟進。

歐美RSV感染高峰季於秋冬季,臺灣RSV感染呈全年流行趨勢,李秉穎直言,臺灣的預防策略不應照抄美國的「季節性施打」,應採取「全年接種」模式。薛博仁建議,若要提升RSV疫苗接種率,政府可考慮提供「部分或全額公費補助」,並宣導RSV疫苗可降低失智風險等附加效益,以鼓勵脆弱族羣施打疫苗。

長者若染病 恐增失智風險

談到RSV對年長者等脆弱族羣的傷害,臺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理事長薛博仁分析,當RSV侵襲年長者、免疫低下者,很容易併發肺炎,嚴重甚至需住院、接受呼吸治療。最近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失智症與RSV感染有關,推測可能與感染造成的氧化壓力有關。因此接種RSV疫苗,除了可減少感染症危害,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失智風險。

RSV感染防治面臨的挑戰,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認爲,擬訂相關防治策略時,應納入本土RSV侵襲率、目標族羣等資訊,無法套用國外成本效益分析結果,臺灣須建立符合本土情境的成本效益評估機制。

「可參考肺炎鏈球菌的監測經驗!」薛博仁表示,疾管署若請全國醫療院所將檢驗出的RSV陽性個案資料上傳至全國資料庫,可在一年內掌握全國性流行病學資料。

李秉穎、薛博仁建議,衛福部可建置全國性疫苗接種提醒、警示系統。當醫師爲年長者看診,系統可即時警示,而RSV也可納入疾管署現有定點監測系統。對於未來防治政策的擬訂與實現「健康臺灣」願景皆可產生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