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創新打造京津產業新城
2025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11週年,天津市武清區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主力軍”作用,以建設京津“新產業之城”爲統領,深化“通武廊”改革試驗,打造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示範樣板。
日前,中國聯通京津冀數字科技產業園(北區)土建工程項目在武清區正式開工。高村數智創新園總經理魏建東說,該項目建成後將大幅提升產業園的算力承載能力,爲京津冀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2024年,京津產業新城武清開發區、京清汽車產業園、高村數智創新園等7個產業功能區“建、產、投、服”一體化管理體系全面建立,在天津市13個專業化產業合作平臺、5個現代製造業平臺評估中均名列第一。京津產業新城科創先導區智能科技和生物醫藥研發孵化“兩基地”、金融商務街區等標誌性片區啓動建設,特變電工電氣裝備集團、中材建設武清產業發展中心等184個優質項目落地發展。2025年,武清區共有重點建設項目245個,計劃總投資額突破2000億元。
在天津華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萬級潔淨實驗室及生產車間內進行產品質檢及生產。公司總經理陶洪臣說:“公司的核心技術源於清華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目前已成功打造出一定量級的幹細胞生產製備工藝管線。北京的創新研發和市場拓展同天津武清的製造能力和產業基地優勢結合,提高了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能力和韌性水平。”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武清區充分發揮在京招商平臺作用,高效運營在北京設立的2家“武清投資促進會客廳分廳”,2024年,該區市場化引進疏解功能資源新設機構235家,落地項目37個,總投資151.2億元。
京清汽車產業園黨委書記瀋海軍說,2024年11月,作爲京津冀三地攜手推進“六鏈五羣”建設的標誌性項目,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武清園在產業園開工建設,旨在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中承載空間。如今,三地“鏈”上共造一輛車的產業協同規劃圖已逐步變爲現實。
隨着武清區不斷融入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和人才鏈,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結出累累碩果。
2024年,武清區新增區級以上創新平臺3家,新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81家;發佈京津冀地區12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00餘項,成功孵化多家高科技企業,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115億元;天大合成生物研發轉化基地、清華超滑技術研發試驗基地建成投用,天津醫科大學武清科技園啓動建設,京津科創走廊、研發轉化高地加快構築。 (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