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中報淨虧128億元,孫宏斌稱“市場恢復需要時間”
“在支持性政策持續出臺的大環境下,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將逐步企穩,但房地產市場的整體恢復,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和較長時間。”在最新披露的中報裡,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局主席孫宏斌表示。
上半年,融創中國實現收入約199.9 億元,同比減少41.7%; 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128.1億元,虧損同比減少14.4%;近四年中報期,該集團中期虧損分別爲-187.60億元、-153.67億元、-149.57億元、-128.1億元。
融創的業績依然讓市場擔憂,中報披露後,融創中國股價在27日下跌,截至收盤報1.51港元,跌幅5.63%。
物業銷售收入下滑五成
上半年,融創中國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是銷售住宅及商業物業、文旅城建設及運營、物業管理及其他業務。其中,“主力軍”物業銷售收入約140億元,同比下降50.1%,文旅板塊和物業管理收入分別爲21.7億元、34.7億元。
針對收入大幅下降,公司解釋稱: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大幅收縮,房企債務問題導致購房者對期房信心不足,進一步加劇了新房銷售困難。集團現處於集中資源解決保交付和債務問題的階段,也制約了項目推售節奏。
數據顯示,上半年融創中國實現銷售金額約235.5 億元;期末,總土儲面積約1.24億平方米,權益土儲約8624 萬平方米,其中未售權益土儲約6306 萬平方米。
雖然收入規模下滑,但融創中國的各項費用並未同幅度下降。比如,上半年融創中國的銷售及市場推廣成本達10.9億元,較上年同期僅減少0.2億元;上半年行政開支約16.9億元,同比僅減少了0.9億元。
此外,融創還確認了多項其他虧損,包括出售附屬公司、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虧損約29.9億元、計提訴訟及其他或有負債撥備約20.0 億元、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7.9億元等,總規模達75.4 億元。同時,對應收關聯公司款項、其他應收款項等,計提預期信用損失撥備約12.5 億元。
在多項費用及虧損科目的“蠶食”下,上半年融創中國淨虧超百億。
截至2025年中期,該集團的賬面現金也有所減少,現金餘額(包括受限制現金)從年初的197.5 億元減少至186.3 億元,其中非受限制現金約44.0 億元;期末集團權益總額約448.8 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權益約308.5 億元。
年底前完成境內債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融創中期的業績表現,還受到了債務重組收益的影響。
上半年,融創中國境內債重組方案通過,包括現金要約收購、股票經濟收益權兌付、以資抵債、留債展期四種選項。針對154億元的境內債,削債比例將達70%。
目前,在現金回購上,公司已用8 億元購回約40 億元境內債券;股票選項上,已配發及發行約7.54 億股股份,對應註銷或獲償付約55.9 億元的境內債券。
中報顯示,上半年境內債重組產生的收益達到40.2 億,並已計入“其他收入及收益”中。2025年底前,集團預計將完成境內債重組方案下,其他選項的執行。
針對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融創推出全面債轉股方案,其中未償還本金總額超75%的債權人,已簽署重組支持協議。9月15日,融創將於香港高等法院舉行召集聆訊,以尋求法院的指令安排,批准重組方案。
截至2025年中期,融創中國的有息負債爲2548.2億元,同比減少226.1億元。
作爲房企“化債”代表,融創中國在債務重組上節奏較快,不過出險企業來說,要真正上岸並不容易。中報顯示,受未償還借貸、未付工程款及日常應付款等影響,融創單筆金額超5000萬的訴訟約455宗,起訴金額合計約1663.8億元。
融創方面稱,將與相關債權人協商,尋求解決訴訟的各種措施。此外,加大推動與資產管理公司等能提供增量資金的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化解項目債務風險、盤活優質項目,從而支持集團運營逐步恢復。
推進債務重組之餘,融創的另一大工作是“保交付”。中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該集團在23個城市完成了約1.49萬套房屋交付,近三年多累計交付68.3萬套;2025年下半年,預計交付3.91 萬套房屋,將基本完成保交付工作。
這艘曾經的地產鉅艦,能否迴歸航道繼續前行,“掌舵人”孫宏斌不乏樂觀態度。他表示,將堅定長期信心,完成交付任務和債務風險化解,以提升項目的權益淨資產爲基本目標,爲集團回到健康發展軌道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