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為何「吞得下去」願天價交換15%關稅?全世界都被川普搶一輪

日韓與美達成15%低關稅協議,卻需承諾天價對美投資方案,社羣熱議「這種條件誰吞得下去?」、質疑現代版納貢,並憂臺灣將面臨同樣抉擇。(美聯社)

日韓近來與美國達成關稅15%協議,背後卻藏着天價交換條件:日本必須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且美方掌握九成收益,韓國則提出4000億美元投資,由美方全權分配。網友直呼:「這種條件吞得下去?」、「以前納貢還有回禮,現在根本明搶。」

討論區一面倒認爲,美國「拳頭最大、說了算」,日韓即使不願意,也只能選擇「含淚吞下去」,否則就要面對高關稅、產業失血、經濟重挫。有網友指出,「你可以不吞,然後不要賣東西給美國啊」、「其實投資是分年慢慢編列,先安撫川普再說」,也有人分析「這種金額正常是拖着不給,先敷衍四年再慢慢觀察新局勢。」

另一派則對於高層決策無力感加重,「這十幾兆換算下來是幾年總預算,國會能吞嗎?」、「官員子女都有美國護照,你覺得他們敢不答應?」還有人反問:「不吞還能怎麼辦?放棄美國市場嗎?」

不少留言強調日韓與美國有深度綁定,「駐軍、產業、財團都靠美國,不給錢更慘」,也有反諷「這根本戰敗國條約」、「全世界都被搶一輪」。最後不少人預測,未來臺灣也將面臨類似難題,「明天你就會問臺灣怎麼吞得下去」、「15%一定會吞,投資幾千億美元先同意再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