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世界的“未來”不再來自西方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道 日本《朝日新聞》5月26日發表題爲《“未來”不再來自西方 褪色的西歐價值觀讓世博會漸失魅力》的文章,作者是日本圖書出版社黑鳥社內容總監若林惠。文章摘編如下:
在紐約於1939年和1964年舉辦的世博會上,通用汽車帶來的“飛出個未來”展館都是萬衆矚目的焦點。流線型的轎車在熠熠生輝的大都市中穿行的場景頌揚着科技發展帶來的進步、自由與富足,由此定下了關於20世紀後半葉這個尚未到來的“未來”的主基調。這一幕至今仍銘刻在美國人心中。
“飛出個未來”也出現在今年3月出版的暢銷書《豐裕》中。一些支持民主黨的自由派人士在書中對民主黨提出批評,矛頭直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政府中紮根的官僚主義,無論當時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書中詳盡揭示了以“不會傷害任何人”爲優先考量的僵化體制如何阻礙創新,認爲出問題的不只是政府,各級議會、法院、環保組織、工會、地區公民團體概莫能外。可以說這本書給民主黨支持者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誠然,拜登政府在關乎未來的施策方面缺乏行動力。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高鐵、覆蓋全國的寬帶網絡等下一代重點基建領域的建設方面並未留下任何實質性成果。《豐裕》一書也對特朗普未能給出具體措施提出批評,同時警告說,如果照此發展下去,美國將難以擺脫停滯狀態。
但該書並未充分闡釋的一點是,其提到的未來目標和想法正在中國變爲現實。1964年的“飛出個未來”展館所描繪的圖景甚至能夠在當今中國的三線城市看到實物。空中飛車已經出現,並且中國的高鐵運營里程早已突破4萬公里。在能源基礎設施的綠色轉型方面,中國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投資額都處於壓倒性領先地位。設在上海繁華地段的比亞迪和小米展廳本身就可以和世博會展館相媲美。
隨着一切設想成爲現實,美國開始再次談論的僅停留在想象中的“未來”早已光環不再。想想看,你上一次因談論“未來”而心潮澎湃是什麼時候?曾經讓整個世界沸騰的科幻小說般的想象力不知不覺失去了吸引力。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美國科技巨頭們談論的“未來”只是投機的對象。“未來”一詞早已不再具有驅動人和社會的力量。
歷史上的世博會是由西方價值觀引領的盛會。但“未來”理所當然地來自西方的時代已經終結。(編譯/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