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明說:市場下沉成必然!什麼樣的新能源汽車更適合?| 視頻
更真實、更獨立、更開放 丨 www.autoju.com
新 能源汽車要想保持快速增長,市場下沉是必然。然而 ,什麼樣的新能源汽車,更受下沉市場消費者歡迎?
本期《任我明說》老封和老任從能源形式、價位區間、車身形式、品牌屬性四個維度展開討論。
▲任我明說:下沉市場需要什麼樣的新能源汽車?
時長約13分鐘,建議WiFi下觀看
1能源形式
純電和插電,誰更適合下沉市場?
老任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未來兩三年,更看好純電動車在下沉市場的潛力。
▲圖片來源:任我明說
從過去兩年的數據來看,下沉市場上的增量主要是來自代步型電動車,主因有三:1、短途通勤的低成本化是剛需;2、充電環境更友好;3、以燃油車家庭增購爲主。
老封不認同:過去的數據是靜態的,如果看未來的趨勢,主流插電混動更適合下沉市場。
▲圖片來源:任我明說
▎純電動市場有一定飽和
電動車用戶除了增購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開網約車的,而現在網約車市場不太景氣,購買純電的家庭也會相對少了很多。
▎電動車冬季續航打折較多
電動車冬季續航打折較多,是消費者的很大顧慮,會影響市場下沉,尤其是北方下沉市場。如老封所在的石家莊,冬天經常零下,此時純電車的續航達成率經常只有一半左右。
▎下沉市場消費者對純電動認知不夠,顧慮較多。
下沉市場比較保守,消費者對於新鮮事物的純電車,仍有電池安全性、里程焦慮等顧慮,在他們看來,買一輛燃油車或者是插電混動車,更加的安全可靠。
2價位區間
什麼價位區間的新能源,更適合下沉市場?
▲圖片來源:車聚網
老任不認同老封“插電混動更適合下沉”的觀點,提出質疑:插電混動車型相比同級別的燃油車更貴一些,下沉市場原本的消費力就不及一二線市場,如何讓消費者去接受?比如,理想的均價在三四十萬元,可能無法跟市場相匹配。
與之相反,很多純電動車已做到“油電平價”。同時,老任表示更看好低價電動車,低價的純電動車不像燃油車或插混車還需保養髮動機等,這能爲消費節省者很大的開支。
老封表示完全不認同,更看好十幾萬甚至二十萬的插混車型。
▎與同級別的純電動車相比,插電混動的電池容量更低,會更便宜。
▎下沉市場的收入低,但不代表消費力低。下沉市場消費者很愛面子,即窮家富路,這個趨勢未來還將繼續。
▎下沉市場通常由大家庭組成,大五座或三排座的車是一個剛需。
3車身形式
哪種車身形式,更適合下沉市場?
▲圖片來源:車聚網
老封認爲SUV更適合下沉:1、全場景一車多用;2、“高高在上”的駕控感;3、更有面子。
老任認同SUV的車身形式,但認爲適中尺寸的代步車更適合下沉市場。
▲圖片來源:車聚網
▎代步車不再是小微廉價車的代名詞;
▎代步車的性價比與獲得感不斷提升;
▎代步車+純電動符合下沉市場的消費需要;
老封舉個小故事進行反駁:一位消費者買了一輛秦PLUS EV(參數丨圖片)發到朋友圈,第一個評論是“你去開網約車了嗎?”,這位消費者看到後特別地生氣。
這說明,主流純電動車在下沉市場容易被當成網約車,所以,還是SUV更受消費者歡迎。
▲圖片來源:車聚網
老任辯道,消費者做不做網約車跟車輛的車身形態是沒有必然聯繫。例如,捷達、桑塔納、朗逸曾在許多城市用作出租車,但這也並沒有影響它們的銷量。網約車的案例應該與“先入爲主”的概念有關。
老封反問: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爲朗逸它掛的是國外品牌?
4品牌屬性
不知不覺進入下一個話題:新能源在下沉市場中,海外品牌和中國品牌,誰會更受歡迎?
▲圖片來源:車聚網
老任認爲,下沉市場對代步型電動車接受度較高,但對海外品牌推出的主流尺寸插電混動車型,接受度仍存在問題。
老封表示完全不認同:
▲圖片來源:車聚網
▎下沉市場更傾向於海外品牌
據老封的觀察,市場越向下,消費者對品牌更看重。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沒有那麼高,甚至還有“自主品牌一定不如合資品牌”這過時的觀念,所以下沉市場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海外品牌。
但是,海外品牌目前尚沒有合適的插電混動產品,因此,這是海外品牌的機會。
▎海外品牌可以用空間換時間,爭取PHEV的機會
老封做市場下沉調研時發現,中國各級市場存在階梯消費觀念。例如,一款在一二線城市“爛大街”的海外品牌汽車,當地消費者覺得它不新鮮甚至過時了,但換在三四線城市可能還挺時髦,因爲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可能還停留在十年前的認識當中。
老任提問:海外品牌如何用空間換時間?
▲圖片來源:車聚網
老封回道:海外品牌可以針對中國市場,與中國合作伙伴定製高性價比、高實用性的新能源車型。
可參考20年前朗逸的做法。那時,朗逸是一款基於桑塔納平臺加Polo車身電子的縫合車型,技術本身毫無創新,只針對中國市場做了適應性研發。業內普遍不看好,認爲是“新瓶裝舊酒”。然而結果卻證明朗逸很成功,曾連續兩年奪得中國汽車銷冠。
在新能源賽道,海外品牌可採用類似的做法:無論是廉價的純電還是插電,可以推出一個針對於中國三四五線市場的一個Lite版,提高性價比、加強實用性以符合下沉市場消費者的需求,這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老任對此做個補充,當前的新能源下沉市場是非常龐大的,無論是本土製造商還是海外製造商,甚至是兩方合作,應當通過渠道和產品升級換代獲得消費者心智,儘快做好市場下沉。
老封補充,海外品牌與中國品牌合作的好處,不僅能夠開拓中國下沉市場,還能讓它們在迴歸本國市場時形成降維打擊。
車聚小結
最後一問:到底該如何做好市場下沉?
▲圖片來源:車聚網
老任認爲,想在下沉市場賣好車,必須要深入下沉市場,瞭解下沉市場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老封認同老任的觀點,並提出下沉市場的佈局建議:1、從下沉市場吸收專業人才;2、逆城市化迴流縮小信息與認知差;3、營銷傳統“誠”字爲先。
老任總結雙方共同觀點:1、新能源汽車的下沉市場潛力巨大;2、市場下沉是中外汽車品牌能否做好的關鍵區域市場;3、只有真正瞭解下沉市場,才能真正做好市場下沉。
老封言:沉的下去才能火起來。
最後,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