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學生10年少5% 蘇俊賓憂國家培育人才失衡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今參加行政院會,針對中央提出「智慧與林產業創生計劃」,他呼籲重視各類人才均衡發展。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今討論「智慧與林產業創生計劃」,預計建構產官學研協作平臺,將AI技術導入中小企業,實現產業升級;桃園副市長蘇俊賓對此表示,短期人才培訓可補足產業人力,但可能吸走人文社會科學菁英,導致國家各類人才失衡,長久可能削弱國家均衡的學歷韌性。

蘇俊賓在院會中指出,教育部統計大專院校科技領域學生比例,2015年約42.61%,去年增至47.72%,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生則減少5%,恐造成國家人才嚴重傾斜。計劃雖有助中小企業導入智慧化技術、培養校園AI科技人才,但產業優勢與政府投入,也會讓各校投資也往科技領域傾斜,政府部門有必要思考,這樣的趨勢,長期對國家發展是不是正面的?

蘇俊賓說,社會與科技發展在進步,整合專業所需能量也跟着提升,除了鼓勵學校開設半導體與智慧相關學程,也應該協助其他領域的專業轉型,讓不同專業都能吸引優秀人才投入,避免全國優秀學生過度集中於單一領域,「當人文及社會科學專業領域找不到優秀的人才,絕非國家之福」。

蘇俊賓建議「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計劃」人才培養策略應採雙軌並行,一方面延續現有科技與製造業人才培育,滿足半導體、資通訊等產業需求,另一方面投入資源協助人文社會科學轉型,維持國家整體的平衡發展。

國科會對此迴應,將研議納入後續計劃,未來也會支持人文社會科學結合科技應用;卓榮泰則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請經濟部、數位發展部與教育部密切合作,發揮跨部會的能量,提供彈性實用的有感方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