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陸成功發射全球首個AI太空計算衛星星座

中國大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圖/新華社)

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近日在中國大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這項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使用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12顆衛星發射升空。本次任務是大陸國星宇航發起的「星算」計劃首次發射,也是之江實驗室「三體計算星座」首次發射,未來的太空計衛星星座將達到千具衛星規模。

據《新華網》報導,由國星宇航、之江實驗室攜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的星座包含12顆計算衛星,搭載80億參數的天基模型,實現了「算力上天、在軌組網、模型上天」,可對L0-L4級衛星數據進行在軌處理、推理,將執行異軌衛星雷射接入、天文科學觀測等在軌任務。

報導說,通常衛星需先將數據傳回地面,再由地面數據處理中心對其解析,這種「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於地面站資源、頻寬等因素,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衛星數據能傳回地面,且存在數據時效差等問題。

而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將完成太空計算系統建鏈、組網、成雲等天基計算基礎功能的在軌驗證和應用,構建未來算力網路,實現特定場景由「天數地算」向「天數天算」轉變,滿足日益增長的太空即時計算需求,助力中國大陸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計算基礎設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說,「我們是要構建太空計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實現計算衛星之間的互聯互通,進而把人工智慧送上天。」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的構建,將大大拓展太空應用的邊界,對空天產業的變革具有深遠意義。未來,老百姓有望通過這個星座便利地用上計算衛星、遙感衛星等帶來的服務。

除計算與互聯能力外,太空計算衛星星座衛星還配置了對地遙感載荷,藉助星載計算能力,將實現數據的實時在軌處理,探索驗證「天數天算」,通過有效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和時間延遲,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同時通過衛星靈境引擎,可以爲應急安全、低空經濟、具身智慧、遊戲文旅等行業提供衛星三維數字孿生數據和應用服務。

報導表示,該星座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作爲總承包商提供發射服務,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是常溫液體兩級運載火箭,具備不同軌道要求下單星、多星發射能力,其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1.3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