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我們是覺醒還是被推上斷頭臺?
人工智能已經幾乎無處不在。到目前爲止,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它收集數據,操控這臺或那臺機器,撰寫和/或編輯大量的信息甚至文章,誰曉得呢,說不定還能寫一兩本書。它創作歌曲、短片,當然還有大量的軟件。它會說話,會觀察,它會讀一本書或看一個視頻併爲你總結。它節省時間,揭示模式。但它是否徹底顛覆了生活?並非如此——除非你認爲我們普遍存在的不信任和普遍的謊言部分是由於人工智能造成的,不過我會說社交媒體在這一團糟中更有牽連。無論如何,它有技術副作用?那又怎樣。主要影響令人興奮不已。告別癌症。迎來永生。
一項針對常春藤盟校學生的民意調查詢問了被常春藤環繞的學生一年讀多少本書,結果顯示他們中的許多人根本不再讀書了。許多人懷疑自己是否甚至能讀完一整本書。這沒多大關係,因爲他們更傾向於迅速得到總結。那麼,爲什麼我在之前關於這個主題的一些文章中感到擔憂呢?我和一個人工智能下圍棋,它把我打得落花流水,除非我選擇讓它表現得沒那麼好。國際象棋也是如此。很棒的對手。那又怎樣?到目前爲止,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是嗎?
咱們稍微展望一下未來。五年後,十年後,不管怎樣。想想 2030 年的前 100 首歌曲。假設 85 首是由人工智能創作的。不只是歌詞,還有音樂。甚至演奏也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或許有 95 首。聽起來很棒。萬歲。耳機也變得更好了。人工智能工程師在工作。新小說、暢銷書也是如此,假設我還讀書的話,我的閱讀眼鏡也是如此。我們有這麼多可以享受的。當然,軟件也是如此,而且更加明顯。建築設計和新產品提案也是一樣。哦,對了,你需要去看醫生嗎?看起來像人,說話像人,但這是一個有着出色牀邊禮儀的人工智能。它能做出出色的診斷。而且它非常漂亮/帥氣——你自己選。即使在偏遠地區,每家都有治療師。大量的手術。更長的壽命。太棒了。
與此同時,你的女兒在高中,所有老師都是人工智能。他們對她非常有耐心。實際上,從日託開始就是人工智能的領域。你的兒子有一個人工智能的生活伴侶。一個完美的靈魂伴侶。無需焦慮。不再有分手歌曲。每個人都有一個方便的人工智能代理。它爲我們做計劃,爲我們購物,爲我們做飯,爲我們打掃,爲我們讀書,爲我們寫作,爲我們閱讀,爲我們說話,傾聽我們的痛苦,分享我們的狂喜(假設我們有的話)。你想知道我一週的計劃,我的感受?讓你的人工智能給我打電話。我的人工智能會回答。它會像我一樣回覆,用我的聲音,帶着我的個性。不會遺忘,不會出錯。我在我的書房裡。在我的沙發上。觀看人工智能娛樂節目。一個快樂的傻瓜。
每天,人工智能都會給我們傳遞消息,告訴我們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很棒。不知何故,我們避免了人工智能被邪惡的逐利者濫用去撒謊、欺騙、偷竊和操縱(儘管在我們這個時代,近來對這類問題的關注逐漸減少)。我們也不知何故避免了人工智能失控,不顧人類代價去做它們自己喜歡的事情(儘管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急於賦予它們獨立決策和實施自己計劃的能力)。人工智能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計算、預測和創造。它們幫助我們,就像我們過去幫助我們的寵物一樣。有什麼好擔心的?有什麼需要監管的?畢竟,我們隨時可以拔掉插頭。
嗯,一個答案退一步說,大部分情況都不會發生。人工智能永遠不會做我提到的那些事情。但就在幾個月前,這種說法最常見的依據是用於訓練人工智能的我們的數據即將耗盡。畢竟只有一個互聯網。所以只有這麼多數據。而且很多都是垃圾。但隨後產生了一個靈感。爲什麼不用人工智能生成新數據呢?會出什麼問題?這是一個解決方案還是網絡內繁殖?我們開始吧。
但接下來還有答案。即使它們不斷髮展,這些人工智能也只是機器。生活伴侶?別開玩笑了。胡說八道。人類不會上當的。老師、醫生、我們與之交談、從其獲取指示、獲取生活建議、一起共進晚餐的代理人?得了吧。你還不如和一塊漂亮的石頭結婚。然後它們會比有血有肉的作家、歌手、畫家和電影製作人寫得、唱得、畫得、拍得更好?肯定不會。這全都是爲了獲得投資而進行的行業炒作。
等一下。有個人工智能會對你進行兩個小時的面試。沒錯,就是你。就在明天。它會問你各種各樣的問題。它會仔細思考你的回答。它最終掌握了你的個性特點。它還獲取了你的聲音、你的外貌和你的感受。想想看。現在,就在今天,它在 85%的情況下都能像你一樣行動。這是炒作嗎?也許是,但如果不是呢?五年後,98%?而且它回答得更快,能提供的事實也無限多。更多的見解。這是否意味着它就是 120%的你?
當下有幾十種人工智能產品,而且每個月都會有更多的產品問世。很快,人工智能將設計新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人類進行設計,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不斷嘗試和犯錯。我們真的不清楚人工智能到底是怎麼把事情做得這麼出色,甚至常常都不清楚它們到底是怎麼做的。但如果是人工智能在設計呢?在很大程度上,如今主要只有技術人員廣泛使用它們。對於你我來說,人工智能仍然有點笨拙。但很快任何人都能夠使用它們。輕而易舉。多有趣啊。只要提問,你就會得到答案。不再有挫折。不再有傷感。不再有單調乏味。不再有,不再有。
是的,當然,一個可能的擔憂是不良行爲者會濫用人工智能,通過謊言和恐懼操縱數百萬人。再讀一遍。這可不是小擔憂。另一種擔憂是,人工智能自身不僅決定如何滿足我們向它們提出的要求,還決定如何滿足它們彼此之間提出的要求,全然不顧這會對貓、狗和人造成附帶損害。這也很嚴重,不是嗎?但我認爲還有第三種擔憂。在我們的歡呼下,人工智能能夠做人類所做的一切,不僅更快,而且人類對它們所做的事情的評價比人類自己做這些事情時更高。嘿,機器人,我很欣賞你。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人類在完成任務、滿足需求、娛樂甚至親密關係等方面更傾向於人工智能而非其他人。一直持續到人類變得越來越不善於社交、生產力下降、主動性降低、洞察力下降和創造力下降,而由人工智能引導的類人機器人在所有這些方面變得更強。直到,也就是說,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像人類,而它們變得越來越像人類。
在這一點上,作爲證據,我或許會開始羅列已有的人工智能產品。我可能會描述它們的能力,把它們和一年前作比較,並彙報該領域的人們正在開展的工作。我還有可能詳細闡釋它們的使用怎樣減少我們在各種追求上耗費的時間,逐步削弱我們在這些追求方面的能力。或者我可以讓人工智能爲我做研究並撰寫,甚至採用我囉嗦的風格。但我敢打賭,您不會覺得驚訝,我更願意建議您蒐集您覺得相關的任何證據,並自己思考得出一個很棒或者糟糕至極的結論。您所需要的只是一次谷歌搜索。您不想搜索?工作量太大?太令人不安?我明白,但考慮一下這個答案與這篇簡短文章的其餘部分相結合所暗示的,關於五年後我們不想做的事情。
附言:我絕對不是想說,那些能夠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進行翻譯、編程、運輸、建造、設計、護理、教學、行醫、烹飪、規劃和交流的人工智能,不會對就業以及更廣泛的經濟造成嚴重問題。我想說的反而是,即便我們處理了這些問題,還有惡意使用的問題以及失控的人工智能引發的混亂問題,我們仍可能遭遇一個社會關係問題,威脅到人的本質。就像社交媒體在朋友的意義、關注和尋找真相等方面跳了一場活力四射的踢踏舞,人工智能可能會像大象一樣踐踏作爲人的意義。
再附言:我也不是想說,我們應該拋開其他一切,成爲勒德分子,甚至只是那種對人工智能狂熱有充分了解、要求對人工智能進行廣泛監督和限制的批評者。不。全球變暖和生態自殺依舊存在。法西斯主義的洶涌態勢也是這樣。還有核武器。我反而想說的是,在發展一個運動的運動來應對那些不可否認的危險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個新興的運動的運動來應對人工智能的危險。
糟糕的可能性。這兒有出路嗎?是否存在一種方向、一種思維定式、某些價值觀、一種願景,又或者也許是多種願景的混合,它們加在一起能夠激起我們對所有即將面臨的恐懼的抵抗,直到我們贏得一個不再有這些情況的世界?避免世界末日。實現更美好的世界。我覺得,我們得更注重構想這樣一種有價值、可行且共有的思維定式、價值觀和願景,然後在 2025 年照着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