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70歲後還能做到這4件事,多數能活到90多歲!
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說的就是在古代,能活到70歲就是古稀之年了。
現在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醫療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了,人的壽命也有所延長,比如現在的人均壽命都是在70幾歲了。
然而,對於7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生命已然經歷了無數風雨的洗禮。但有些人卻能在這個年紀依然保持着令人羨慕的狀態,若在這個年紀還能做到以下這四件事,大概率會擁有更爲悠長的歲月,向着九十歲乃至更長壽的人生邁進。
一、記憶力良好,不健忘,是大腦健康的重要標誌。
很多人到了六七十歲以後,記憶就遠不如前了。可是有些人70多歲了,記憶裡還很好。
這主要是因爲,大腦如同身體的司令部,隨着年齡增長,許多人會被記憶力減退所困擾,患上諸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系統疾病。
而當一個人到了70歲還能思路清晰,對過往經歷和近期發生的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這表明其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依然穩固,神經遞質的分泌也較爲正常。
這樣的老人在日常生活裡也不會因爲健忘而出現生活不便,比如忘記關火、找不到物品等。
研究表明,持續學習、社交互動以及適度的大腦鍛鍊,如閱讀、下棋等活動,有助於維持大腦的活力,使得70歲的老人還能保持良好的記憶力,爲長壽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
二、耳聰目明,意味着感官功能的良好。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耳朵是感知世界的通道。70歲的老人倘若視力依舊不錯,能夠清晰地看到生活中的色彩,閱讀書籍、欣賞風景,便可以繼續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
而聽力正常,能讓他們與他人順暢交流,不錯過每一句溫暖的問候和有趣的談資。
從生理角度看,良好的視力和聽力反映出身體的血液循環、神經系統以及各器官的協同運作都較爲正常。
因爲眼部和耳部的微血管和神經都非常脆弱,容易受到身體機能衰退的影響。
如果到了這個年紀還能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說明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較爲理想,能夠抵禦歲月對感官的侵蝕,也爲長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食慾良好是身體健康的直觀體現。
當人到70歲時,消化系統功能逐漸衰退,許多老人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然而,那些食慾依舊旺盛的老人,意味着他們的腸胃功能依然強勁,能夠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爲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和養分。
合理的飲食是健康的基石,食慾好的老人可以通過均衡的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維持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轉。
比如,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能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豆類等有助於維持肌肉力量。
良好的食慾就像是一臺穩定運轉的發動機,持續爲身體提供動力,支撐着老人擁有更長的壽命。
四、生活基本自理且無基礎病,這是身體綜合健康的最高體現。
生活自理意味着老人的肌肉力量、骨骼健康、平衡能力以及大腦的協調指揮能力都還不錯。
他們能夠獨立完成穿衣、洗漱、行走等日常活動,不需要他人過多的照顧。
而沒有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更是減少了許多健康風險。
這些慢性疾病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壽命。
沒有基礎病的70歲老人,身體就像一座堅固的城堡,具備更強的抵禦外界病菌和疾病侵襲的能力,自然更有可能跨越九十歲的門檻,享受悠長的歲月。
70歲之後,能做到這四件事的老人,就如同擁有了開啓長壽之門的鑰匙。
他們的身體和大腦在歲月的磨礪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狀態,這不僅是個人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報,也是上天給予的珍貴禮物。
我們應當向他們學習,從年輕時就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爲未來的長壽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