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首例!海青長照中心自行完成碳盤查
海青老人養護中心耗時近9個月,創全臺之先,完成國內第一起長照中心碳盤查。(海青老人養護中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爲推動淨零排放,海青老人養護中心耗時近9個月,創全臺之先,完成國內第一起長照中心碳盤查,並完成內部查證報告。養護中心排碳最大來源是電力,其次爲員工通勤、上下游廠商運輸、醫療廢棄物。由於長照機構資源與醫院相差甚多,人力極爲窘迫,公衛學者向政府喊話,若欲推動綠色永續,納入2050淨零目標,就須加大支援力度。
「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海青老人養護中心執行長賴添福苦笑道,當初一個淨零排放、減少碳排的起心動念,但在實際進行盤查過程中,才發現困難重重,面臨數據收集困難、缺乏專業知識和資源限制等挑戰。由於長照機構無專責永續人員,盤查小組需要逐一翻找和清點各項設備,過程繁瑣。缺乏專業知識使得盤查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或遺漏,且機構原本照顧工作繁重,在資源有限下無法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進行全面的溫室氣體盤查和管理。
「海青雖然有40多位員工,但有9成的同仁是負責長照住民的照護起居,行政人員只有4、5位,他們必須在沒有溫盤的基礎、增加工作負擔下,一點一滴學習溫盤知識與流程去做盤查」。賴添福說,導入溫室氣體盤查,最重要就是做好員工溝通,讓員工不會因爲接觸新事務的害怕、壓力。
例如,在盤查冷煤,同事以爲烘碗機裡有冷煤,查了半天才發現沒有;養護中心的冰箱已經使用30多年,冰箱背後記載型號、冷煤數量等資料的名牌早已不翼而飛,必須聯絡原廠去詢問冰箱型號、用哪種冷煤、多少克等資料,才能列入溫盤數據裡。賴添福感謝同仁們堅持的韌性,即使沒有基礎,也能在外部單位協助之下,共同完成綠色永續的工作。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睿詒表示,醫院或企業等進行碳盤查,大都以類別1與類別2爲主,但海青十分特殊,第一次做自主碳盤查,就是做到類別1至類別4,也就是不只直接、間接排放源的盤查,還盤查運輸中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原料或服務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
盤查後發現,排碳最大來源是電力,其次爲員工通勤、上下游廠商運輸、醫療廢棄物。而類別2的間接源排放佔最大宗,佔48.89%,其次是類別1的直接排放,佔25.47%。張睿詒強調,2024年海青總碳排爲417.742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他的輔導多家長照機構經驗來看,海青每位住民單位排碳量屬於較低的,可作爲其他機構的學習榜樣。
張睿詒解釋,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像是做健檢、做體雕,不只身體總體、還要了解各部位狀況,接下來就可以針對急迫性、效益性等優先度循序進行各部位改善。長照機構若要從事永續綠色發展,必須要有領導人的高瞻遠矚。由於長照機構資源與醫院相差甚多,人力極爲窘迫,更遑論後續的碳排管理。政府若欲推動長照機構綠色永續,納入政府2050淨零目標,就必須加大支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