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47所學校完成碳盤查 規畫4年碳中和行動
教育局局長湯志民使用簡易碳盤查工具。(圖/臺北市教育局)
爲落實2050年淨零願景,臺北市教育局致力環境教育與淨零排放,從校園碳盤查出發,在碳揭露的歷程中,讓學校能夠清楚掌握自身能源使用與排放來源,以數據爲基礎找出減碳熱點,逐步建構校園永續治理的核心能力,至民國114年底已有47所學校完成校園碳盤查工作,並訂定115至118年碳中和計劃,規畫4年具體精進作爲,達成邁向淨零校園的重要里程碑。
教育局表示,自114年度起,北市全面推動校園碳盤查工作,共有47所學校率先參與,爲北市淨零教育揭開新的里程碑,由於今年爲校園碳盤查的首年,各校均積極展開多元的研習與宣導活動,包括工作坊、教師研習、教學課程、校內外宣導以及標竿參訪等,全年共辦理150場次,協助師生深入理解碳盤查理念,讓永續行動在校園日常中紮根。
教育局指出,114年底完成碳盤查工作的47所先鋒學校,均依據教育部提供的簡易碳盤查工具,完成校內燃料使用、用電量、用水量及師生通勤行爲等資料搜整,初步盤點出校園總碳排放量;同時,也同步盤查校內再生能源設置及樹木碳匯量,計算負碳排放數據,以掌握學校整體碳排現況。在掌握基礎碳資料後,各校並據此制訂 115至118年的中程行動計劃,逐步規畫邁向校園碳中和的具體路徑,爲北市校園永續治理奠定重要基礎。
其次,「減碳」必須成爲生活習慣與校園文化才能真正落實永續行動,因此教育局全面推動低碳上學,鼓勵學生以走路、搭乘大衆運輸或者搭乘父母的電動汽機車、腳踏車上學,就能降低上學的碳排放量。113學年度全市公立國小推動低碳上學,共60萬3657人次參與,總減碳量爲59萬3924公斤。114學年度結合酷課APP減碳日記,全面啓動全市公立高中職以下學校低碳上學,114學年度截至10月底,共4萬9343人次參與,總減碳量爲4萬7120公斤。
再者,教育局也推動綠建築,打造新世代智慧永續校園以提升減碳效益。校舍改建以「黃金級綠建築」與「合格級智慧建築」爲目標,導入綠屋頂、智慧空調與節能設備,提高節能、降溫與減碳成效;並以本土多元樹種規劃校園環境,兼顧生態、教學與雨水利用等功能,營造友善且具韌性的永續學習場域。以綠建築校舍的減碳效益估算,平均每校改建後每年可節省約60.22公噸碳排放;112至114年間已完成 9 校校舍改建,粗估每年可爲城市減少約542公噸碳排放,展現教育局在校園永續推動上的具體成果。
爲推動環境素養向下紮根及展現年度成果,教育局更規畫114年11月爲「永續生態月」,並辦理一系列永續教育與行動學習活動。包含4場教師研習活動、2場參訪、2場體驗,還有舊莊國小將減碳結合運動會,以創意環保妝點素材進場秀進場、並用綠行動承諾牆寫下師生對永續的承諾,歡迎民衆一同參與,共同見證學校推動永續教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