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首次!守護瀕危物種 巴氏銀鮈入住南投社福機構

巴氏銀𬶋示意圖。圖/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吳志典攝

巴氏銀𬶋爲瀕絕保育類動物,僅存於烏溪中下游及支流貓羅溪,近年生存環境惡化,爲免滅絕,林保署南投分署建立庇護機制,更首度將生態保育與社福機構合作在德安啓智教養院設庇護池,讓院生照養魚只互動,達到生態教育與身心復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指出,受極端氣候、棲地喪失及工程擾動等影響,巴氏銀𬶋族羣存續日益險峻,爲防止其滅絕,2022年起透過國土生態綠網平臺跨域整合公私單位推動原生族羣監測、棲地復原、緊急搶救與庇護安置等保育行動。

其中,巴氏銀𬶋族羣因生存環境惡化,必須透過人力救援至於庇護場域,確保其能安全存續;該分署2023年便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協助下,於臺中市先後建置3處庇護池,並在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專業協助下,成功收容救援個體。

該分署表示,隨着既有庇護池運作穩定,安置也見成效,巴氏銀𬶋族羣逐漸擴增,庇護場域也相對不足,經臺中市野保學會協助尋覓媒合,發現南投市貓羅溪旁的德安啓智教養院生態池,其環境條件與人力協作,具備水系域外庇護所的可行性。

經與德安教養院接洽,院方樂於提供院內生態池改造爲庇護場域,成功讓巴氏銀𬶋庇護池再多一處,這也是生態保育與社福機構首度合作,其院生同時能協助參與魚只照養和生態互動,從中提升專注力與責任感,達到生態教育與身心復健。

該分署長李政賢說,巴氏銀𬶋保育行動得以順利推進,仰賴公私單位跨域多方協力,唯保育工作無法單靠短期搶救與庇護維持,未來將持續滾動式檢討與調整保育策略,與各界共同努力推動根本的棲地復原,並展開潛在適生區域評估調查。

林保署南投分署與德安啓智教養研商會勘後,首度將生態保育與社福機構合作在其園區設巴氏銀𬶋庇護池。圖/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林保署南投分署與德安啓智教養院合作設巴氏銀𬶋庇護池,由院生照養與其互動,衆人將巴氏銀𬶋庇護池內。圖/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