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每10人就1位有結石!不只喝水少:女性「這狀況」更容易得
臺灣每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結石問題。示意圖/ingimage
【文.郭美懿】
臺灣每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結石問題,但常聽到有人是「腎結石」、「膀胱結石」,有的人則是「輸尿管結石」,究竟有什麼差別?爲什麼會有「結石」?又有什麼症狀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生文解釋,腎臟的外型就像蠶豆,會有一條連接到膀胱的管子,稱爲輸尿管,膀胱爲儲存尿液的肌肉組織,膀胱連結到外部還有一條小管子,稱爲尿道,舉凡在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或膀胱有石頭沉積者,都稱爲尿路結石。
腎臟因鹽分過度飽和,大多是因尿液濃縮,尿量減少造成結晶質的沉澱,結晶物經累積堆砌而形成結石。一旦石頭結晶長在腎臟裡,就稱爲腎結石,掉下來卡在輸尿管,稱爲輸尿管結石,也有些病患的結石是從腎臟掉落後,慢慢滾到膀胱,稱爲膀胱結石。如果有膀胱結石問題,大多代表會有解尿困難,以男性來說可能會合並有攝護腺問題。
男性發生率是女性2~3倍,40後進入高峰期
陳生文說,目前國人結石盛行率約爲10%,也就是每十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此問題,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2倍至3倍,而結石發生高峰期落在40~60歲。統計指出,罹患糖尿病、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尿路結石機率也比較高,因爲有些藥物服用也可能會引發結石,例如: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等等。
另外,有肥胖問題的人也容易引發結石。陳生文指出,雖然結石發生率男性是女性2倍至3倍,但如果男性與女性都有肥胖問題,那麼女性的結石發生率會比男性還要高。
再者,家中有尿路結石病史的親友也要特別注意,家中飲食高油、高脂、高鹽、高草酸,過量營養保健品以及每日喝水量不足等,也容易引發結石。
結石嚴重恐需開腹取石
陳生文說,尿路結石會有上述的典型症狀,但不同位置的結石會有不同差異,因此必須先了解個人病史、家族史後,進行抽血、尿液檢測分析,最後透過影像檢查(腹部X光、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靜脈攝影等)來確定結石位置與決定治療方式。
如果結石不大且沒有堵塞情況,也沒有腎衰竭或感染髮炎情狀,通常會投以藥物治療及大量喝水,一般患者大多能自行排出。
若結石較大或有明顯堵塞症狀,導致腎功能變差,就會需要透過手術,一般會建議做體外震波碎石手術,將結石利用能量擊碎之後排出。
但如果結石過大或震波碎石手術效果不佳,就會建議採取傳統手術方式來清除,例如內視鏡,膀胱鏡、輸尿管鏡、腎臟鏡等手術或是採取直接開腹,在該結石部位取石的手術。
陳生文建議,預防尿路結石,每日一定要攝取足夠水分(每日建議量爲2,000~2,500㏄以上),水分可稀釋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降低結石形成,有利體內細小結石排出。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2026(115年)行事曆搶先看!過年放幾天?寒暑假何時放?國定假日多5天「9連假請假攻略必看」
2025端午敬老金、慰問金》17縣市發錢了!這羣人最多領3.6萬…發放時間、對象、金額一次看
債蛙哭倒在地!00679B、00687B...13檔美債股價創新低,虧損40%還要撐?債市逆勢求生術看這裡
從0到500萬股息的進化之路!股災大膽重押300萬,從「我獨自升級」悟出投資心法:存股關鍵在這裡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