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助力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大有可爲
來源:證券日報
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圍繞多個議題進行研討,其中包括“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既是我國金融發展的方向,也是發揮金融在推進強國建設中積極作用的要求。助力建設現代金融體系,已經成爲金融機構的重要探索方向。券商作爲連接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核心樞紐,在融資端、投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筆者認爲,在建設現代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券商將大有可爲,發力點可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國際化佈局、找準發展定位等方向展開。
第一,券商要着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於確保金融業務切實服務並支持實體經濟。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着力點。《指導意見》明晰了包括券商在內的金融機構未來發展的着力點和主攻方向,更爲金融機構如何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指明瞭道路。另外,券商在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建設現代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券商應更好地發揮投資銀行融資功能,不斷拓寬實體企業融資渠道。在提升全生命週期服務效能方面,券商爲企業提供投融資對接、併購重組、股權激勵、戰略規劃、內部治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第二,券商要助力推進金融更高水平開放。金融的高水平開放既是提升我國金融業全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的必由之路。對於券商而言,積極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活動,不僅有助於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助推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和經營,也是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實現全球化佈局的內在要求。金融開放是雙向的,既要高質量“引進來”,也要高水平“走出去”。伴隨着證券業對外開放的加速推進,我國目前已有4家外資獨資券商。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外資券商總資產合計爲6220億元,佔行業整體的比例約爲5.3%,營業收入合計140億元,佔行業整體的比例約爲6.89%。同時,券商行業也在持續推進全球化佈局。截至目前,共有14家券商實現“A+H”上市,已有36家中資券商在中國香港設立國際業務子公司,國際業務的業績貢獻度也在穩步提升。
第三,券商要找準定位,推進差異化發展。現代金融機構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中介與橋樑,一流的投資銀行能夠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能。頭部、大型券商應“打頭陣”,儘快補齊短板,以服務金融強國戰略建設、提高金融國際競爭力爲目標。特色券商則立足屬地、深耕地方,充分發揮差異化優勢,打造特定領域的一流投資銀行。
現代金融體系要求券商從傳統的中介通道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券商應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爲使命,創新全鏈條服務模式,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築牢風險管控底線;在建設現代金融體系中發揮專業機構力量,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