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展望全國兩會 熱議挖掘消費潛力
證券時報記者 王蕊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各券商分析師保持了高度關注。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全國兩會或以“穩增長”爲中心,強調宏觀政策支持以提振內需,並將“提振居民消費”列爲重要任務。
她預測,我國會加大對消費及居民部門的財政支出力度。具體措施包括:將以舊換新補貼規模擴大一倍以上、設立生育和育兒補貼計劃、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支付水平,以及提升政府對基本社保的財政補助水平等。另外,我國或會繼續嚴格控制地方融資平臺隱性債務的增長。
汪濤認爲,貨幣政策方面,“適度寬鬆”的基調有望延續,包括明確要求降低企業融資及居民信貸成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政策利率、加強逆週期調節,並推動通脹“合理反彈”;央行可能通過各種流動性工具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有多個因素值得關注。一方面,去年第四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這一數據遠超此前的預測;另一方面,DeepSeek的爆火激發了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一系列新興領域的投資熱情。同時,股市回升過程中顯現出了一定的財富效應,而且房地產行業的表現也略好於預期。
陸挺預計,中央政府的財政政策可能會側重於四個方面:一是向地方政府進行轉移支付;二是爲大規模的設備更新計劃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提供資金支持;三是通過回購土地或者幫助開發商完成預售房屋等方式,爲房地產行業提供資金助力;四是爲低收入家庭給予財政支持,同時爲鼓勵生育方面提供資金保障。
通過對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2025年的工作重點進行詞頻統計,西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葉凡發現,“創新”“科技”“現代化”等與科技創新有關詞彙出現頻次較高,其次是“綠色”“生態”“消費”“旅遊”“養老”等關鍵詞。對應到產業模式上,首發經濟、AI+等在全國兩會上提及的概率較大。
他表示,首發經濟在多元化消費場景、服務消費和文化旅遊業中的落地,是消費潛力挖掘的重點方向。DeepSeek的橫空出世有望催生AI應用需求爆發,預計到2035年,我國AI核心產業規模將突破1.73萬億元,佔全球30%以上。此外,2025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衝刺、收官之年,央國企併購重組有望持續加快,科技、能源、農業、金融、物流等或是重點。
德邦證券研究所宏觀組負責人張浩則表示,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地方兩會、集體調研及集體學習是重要前瞻信號。預計全國兩會或將關注三個方面,經濟增長目標或維持5%,提振消費是重中之重,財政貨幣與各項產業、區域、環保等政策協同配合助力廣義財政擴張是政策發力關鍵。
他建議,關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牽引作用,統一全國大市場、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改善消費環境、營商環境是四個重點方向。“2025年產業主題關注五大領域,AI及AI+、品質消費、新型城鎮化、基建出海、糧食及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