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減塑協議 環團:可能採總量限制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於日內瓦展開。圖爲日內瓦市區的回收站。記者曾原信/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會議持續進行分組討論,預計最快週六由各小組提交具體草案版本。專家學者普遍認爲,本次談判有望先建構整體架構,再仿照「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逐步補實內容。然而,石油國強勢立場與遊說團體的積極動作,仍讓談判充滿不確定性。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指出,本次談判仍聚焦上游塑膠減產、禁用清單與財務機制設計等三大核心議題。他坦言,石油國態度強硬,塑膠減產條文勢必陷入拉鋸。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即便無法達成明確「減產」協議,仍可能朝「總量限制」發展。也就是在各國產業可接受條件下,設定全球塑膠產量上限。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一旦條文定案,會將國際共識納入國內政策規畫。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