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建築”在青島啓用,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每年能節約2500噸碳排放
8月24日,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在山東青島正式啓用。之所以叫“超階”,是因爲除了光伏發電外,這個大樓還通過梯次儲能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放電,實現100%綠能替代。該大樓的正式啓用標誌着我國在零碳建築方面取得新進展。
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高117米,共有23層辦公區,日均用電量約6000度。大樓的零碳方式與傳統的屋頂加裝光伏不同,東西南三面都採用了建築一體化光伏玻璃幕牆,相當於給大樓披上了一件“發電外套”,實現直接提供直流電,不僅可以就近使用,還可以有效避免直流電轉換交流電所帶來的損耗,爲大樓提供25%左右的綠色能源,一年減少碳排放近500噸。
在大樓底部,還安裝着“隱藏能源”,14塊淘汰的汽車動力電池在這裡繼續發揮餘熱。電池每天進行一充一放,不僅可以將光伏玻璃幕牆產生的多餘電量存儲在其中,在深谷時段,電網內大量無法消耗的清潔能源也可以以每度0.22元的低價進行存儲,供用電高峰期或雨天陰天使用,有效調整用電負荷。
在這棟新投用的大樓裡,還有着汽車給大樓反向供電的科技。目前,每天只需要300輛車爲大樓各提供10度電,就可以爲大樓解決近一半的能耗,每位員工還可以享受每度電差價1.2元的收益。在極端情況下也可以完全採用汽車反向供電的模式,保證大樓正常穩定運行。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數字化系統給整個零碳大樓帶來了有效的支撐,通過多方案對比,將傳統的變電站、配電站等五大站點合一,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大樓內安裝的近24000個微小傳感器,有效替代室內的傳統開關,實現人與大樓內燈光、空調、電梯等全自動交互。通過掃描人臉便可以實時感知員工需要去的樓層,並立刻安排最近的電梯對員工進行接駁;當員工來到辦公區時,燈和空調會自動打開,離開後也會自動關閉,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於德翔表示,綠電的消納,每年能節約2500噸的碳排放。通過數字化大幅度降低了這個樓的投資成本,接近20%到30%,運營效率提高了30%,用能成本也節約了大概30%。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綠色能源研究室主任 趙越表示,超階零碳大樓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個完整的能源生態系統。實現了100%綠電的自給自足,形成了零碳建築新模式,利於破解動力電池回收難題,標準化集中管理也避免了電池分散處置的環境風險。
齊魯頻道記者 戚婧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