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進入「後現代」時代 高盛:別管指數投資 「這類人」將常勝
高盛說,在後現代市場,擅長選股的投資人有望勝出。路透
高盛表示,全球金融市場正進入全新的「後現代」時代,高度分散的資產組合可能難以創造同等收益,能迅速找出贏家與輸家的擅長選股投資人,將佔上風。
高盛全球股票策略主管歐本海默說,市場正進入新時代,能迅速找出贏家或輸家企業的股票投資人,將大有斬獲,而固守過去成功策略,例如買進並持有指數基金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歐本海默率領的團隊幾年前把這種新環境命名爲「後現代循環」,該團隊3日更新原先的論述,更深入耙梳總體經濟變化會如何影響股市,建立起投資人必須安度的新一套情勢。
從1980年代初期以來的上一個市場典範,特徵是通膨緩慢、利率下降及全球化加速,廣泛推升股市40年,儘管過程屢有波折。1980年代在前總統雷根時期實施的減稅與管制鬆綁等供給面經濟改革浪潮,也幫助提高企業獲利與股市報酬。
不過,歐本海默指出,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干擾、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計劃,已改變了一切,過去幾十年來逐步擴大的全球化,正在逆轉。
未來數年,沉重的政府債務負擔,可能使公債殖利率持續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水準。消費商品與服務物價的攀升速度也可能比過去更快,人口老化也可能使企業獲利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更爲複雜。
以往,股市最強勁的報酬往往出現在估值相對低檔之後,但如今根據多數常見的評估方式,股市估值看來已偏高,歐洲與亞洲市場的價位看起來可能比美國更低,但若與歷史水準相比,就沒那麼站得住腳。若以企業利潤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衡量,水準同樣偏高。
因此,歐本海默團隊認爲,標普500這類成員廣泛的市場指數,未來報酬可能令人失望,「整體來看,雖然我們認爲高估值有其根據,但本益比擴張對報酬的貢獻空間有限。我們預期廣泛大盤指數的年化報酬,將遠低於1945-1968年、1982-2000年及2009-2022年等超級循環期間的表現」。
這可能對偏好追蹤標普500指數成員、以分散投資組合的投資人,構成挑戰,同時擅長選股的投資人,擁有大量勝出的機會。
過去數十年來,全球股市報酬率大致由美國資訊科技股、以及亞馬遜、Meta等「科技巨頭」主導。但歐本海默表示,隨着AI革命開始開花結果,情勢可能改變。企業正開始運用這項新科技提升生產力,各產業、風格及地區的股市贏家和輸家表現差距近期將更加明顯。
輝達與微軟等美股領頭羊的成功,過去幾年來已導致全球股市集中度愈來愈高。雖然歐本海默認爲,科技類股仍蘊藏大量機會,但審慎認爲應該考慮分散投資到最近表現優異個股以外的標的,投資人也該把擴展選股視野到美國以外地區,歐洲可能擁有一些特別吸引人的機會,因爲當地企業正擴大支出於長期資產,以提振生產力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