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引領人類進入「天算時代」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4日送「三體運算衛星」上天際,「雲計算」於此刻成爲事實。(資料照/CFP)
●石齊平/資深媒體人
中國的黑科技又一次震撼全球。2025年5月14日12點12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2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12顆「三體運算衛星」送入天際,中國「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開始組網,人類正式邁入「天算時代」;也就是,真正的、貨真價實的「雲計算」從此刻才變爲事實。
長期以來,大家熟知的「雲計算」其實不在天上,而在地上。但現實上,天上也就是太空,對「計算」纔有海量的需求,所以,必須想辦法把計算帶到太空去。
「雲計算」成真 衛星傳輸進入爭分奪秒的時代
2023年,整個太空有7000多顆衛星在軌運行,未來3至5年,數量將增至8萬顆,但所有衛星日前都面臨嚴重的傳輸問題,也就是要將衛星上的數據傳至地面的速度極慢,比如地面上發生災情,太空遙感衛星拍了高清圖像,要傳回地面中心站進行分析,由於傳輸速度慢,傳到地面中心再分析得到結果,往往以「天」計,對於爭分奪秒的救災行動而言根本是緩不濟急。
如何解決?方法之一就是讓所有圖像數據在未傳之前,就有專司「計算」的衛星進行從「採集到計算到分析到決策」的全流程,最後將已經得到的結論傳回地面,這一來,就相當於把原本龐大的數據提煉壓縮之後再傳,時間就從原本的「天」或「小時」縮短到了「分」或「秒」。
換言之, 也就是要從原本的「天數地算」轉變爲「天數天算」。要實現此一目標,第一步,就要在原有的三類衛星,即通訊衛星、導航衛星及遙感衛星之外,再開發出第四類的專司計算的「計算衛星」,也就是這次中國發射的12顆「三體運算衛星」,2027年前要達到100顆,2035年前要達到2800顆。
超級大腦上太空 衛星全面互聯
所謂「組網」,就是讓這些所有專司計算的「計算衛星」跟原本所有的三種功能(通訊、導航、遙感)的衛星彼此靠激光聯繫,這就相當於把一座有超級算力的超級大腦計算機送上了太空,爲人類進行天算。
▲中國設計超級大腦上太空,挑戰與傳統衛星直接在太空相互聯網,解決傳輸與分析速度。(示意圖/路透)
資料顯示,中國設計的此一太空超級大腦的計算能力達每秒100億億次,現在全球絕大多數的超級計算機都達不到此一速度,只有最前沿的少數幾臺才能跟此一「三體計算星座」比上一比。
中國此一逆天工程的黑科技,主要挑戰在於跟地球上的所有超級計算機都必須恆溫、恆溼、恆電的環境下運作不同,太空超級電腦必需耐得住從 -270度C極寒到熱至150度C炙烤的巨大溫差,及強大的太空輻射;優點則是具有讓地上算力羨慕不已的「電力自由」(太陽能)。
「三體計算星座」科技工程的另一高難度挑戰是將計算衛星與所有其他三類衛星的全面聯網。其最初緣起是跟中國北斗衛星的「先天不足」有關。中國在美國及西方封鎖下好不容易取得突破建成了北斗,卻遭遇了一個難題,中國不像美國,可在全球廣建接收站,北斗衛星一旦離開中國本土上空就控制不了,且精度立即下降,怎麼辦?中國科學家於是提出了全球首創的「星間鏈路技術」,這就像將所有太空中的中國衛星彼此聯網,做到一星通、星星通;並且讓衛星之間的激光傳輸速度,做到比「天地之間」還快1000倍。
一星通、星星通 人類進入「天算時代」
「三體計算星座」是由成都「國星宇航」和浙江杭州「之江實驗室」聯手打造,雖然其科技含量遠高於美國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低空軌道,且只有鏈接而非計算),但相當低調,一直到首批12顆衛星發射升空後,相關訊息才震撼全球航空界甚至是軍事界,因爲天數天算的能力,不僅能讓中國實時監控所有對手國,包括航母在內的即時軍事動態,甚至對高超音速武器也能在3分鐘內算出打擊方案,遠快於美國系統所需的17分鐘。
▲筆者認爲,衛星過去只是人類的太空眼睛,但中國則打算讓它長出宇宙大腦,引領人類走向「天算時代」。(示意圖/達志影像/newscom,圖爲俄羅斯太空船聯合號)
60多年來,衛星從來就只是人類的太空眼睛,如今中國卻讓它長出了宇宙大腦,當全球人類還在仰望星空之際,中國已讓星空開始思考決策。中國的科技宏圖,正在引領人類進入「天算時代」,並走向更浩瀚的星辰大海。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