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秒就有1人失智!醫:6生活習慣降風險

雲林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柯德鑫表示,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發佈的《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知名影星失智釀憾事,北港媽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柯德鑫(右)表示透過6大健康生活習慣,可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張朝欣攝)

今年初美國名影星金.哈克曼與妻子被發現陳屍家中,調查結果顯示妻子死於漢他病毒感染引發的嚴重併發症,金·哈克曼則在妻子死亡幾天後離世,他生前因罹患嚴重失智症,可能根本不知道妻子已經離開這個世界。

雲林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柯德鑫表示,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發佈的《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該病的盛行率隨年齡增長而快速上升,尤其在65歲以上的族羣更爲顯著,65至69歲失智症比例約2.5%,85至89歲則超過20%。

柯德鑫說,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症候羣」,即1組綜合症狀的集合。不僅是記憶力衰退,還涉及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與注意力等多方面的退化,甚至可能出現個性改變、干擾行爲、妄想或幻覺等精神症狀,嚴重影響人際關係與生活功能。

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2024年3月公佈的最新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全臺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約爲7.99%。其中最常見的3種類型爲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約57%)、血管型失智症(約23%)、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約7.1%)。失智症是一種漸進性退化疾病,從輕度症狀開始,逐步進入中度、重度,最終發展到末期。

如何預防失智症?柯德鑫指出,目前研究顯示,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可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包括規律運動、多動腦、地中海飲食、增加社會互動、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戒菸。

柯德鑫提醒,失智症的影響深遠,隨着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這個議題會愈來愈重要。民衆可透過運動、飲食、社交、控制慢性病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甚至預防發生。與其等到疾病發生纔開始應對,不如現在就從生活習慣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