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大戰將展開 陸管制關鍵礦產出口卡西方脖子
中國是銻、鍺和鎵這3種關鍵金屬的全球最大生產國。圖爲一名內蒙古的工人正在提煉稀有關鍵礦物。(圖/路透)
中國大陸海關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自從對關鍵礦產實施出口限制以來,大陸出口量持續下滑,部分地區尤其是歐洲買家已基本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不過,儘管關鍵礦產全球價格居高不下,中國對銻、鍺、鎵3種關鍵金屬實施的出口管制使得當出口量持續居於歷史低位,此一現象凸顯北京在全球礦產供應鏈中日益強化的主導地位。
據《路透》報導,中國是銻、鍺和鎵這3種關鍵金屬的全球最大生產國。這些金屬雖屬小衆,但在清潔能源、半導體制造及國防工業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自2023年以來,北京陸續將這3種金屬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並於去年12月開始全面禁止對美國出口。
依現行規定,銻、鍺、鎵這3種礦物的出口必須先申請出口許可證,但許可證審覈過程不對外公開,中國大陸官方可藉此擴大多年在礦產開採與精煉領域建立的控制力。
中國海關4月2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自出口限制措施實施以來,出口量持續下滑,部分地區尤其是歐洲買家已基本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銻產品出口同比下降57%,鍺產品出口下降39%。其中單是3月鎵的出口量已創下自2023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雖然今年一季度的鎵出口量略高於去年同期,但仍遠低於2022年實施限制前的水平。
報導說,這3種金屬的出口遞減趨勢也引發外界關注。中國本月剛將7種稀土元素新增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未來這些稀土的出口許可證將發放多少、審批速度如何成爲關注焦點。出口商表示,許可證申請預計將耗時數月,如果出口對象爲美國,等待時間可能更長。
自2023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已不再出口鍺和鎵,銻的出口也自去年9月起全面暫停。
中國出口減少促使海外買家四處尋找替代來源,帶動全球價格上漲,反過來也支撐了中國國內價格。截至4月18日爲止,中國銻的現貨價格今年以來已飆漲近2/3,達每噸23萬元人民幣(約合3.15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