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論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塞談“關稅戰”:未來全球貿易或形成多邊體系
本報記者 陳晶晶 深圳報道
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5月17—18日在深圳舉辦。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在論壇上就“關稅戰”、美聯儲貨幣政策等熱點話題進行了觀點分享。
談及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戰及中美近期達成的協議時,邁克爾·斯賓塞表示,在當前時期,中美有關貿易的談判有正向改變。
他認爲,採取雙邊談判方式的做法還是很恰當的。這說明市場正歡迎這一舉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邁克爾·斯賓塞認爲,目前大家生活在一個非常不確定的世界裡,沒有人希望在互相傷害的道路上走下去。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球的25%。從中美經貿關係來看,美國13%的進口來自中國,中國15%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國。這些都不是小數目。
邁克爾·斯賓塞還提到,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已經削弱了消費者信心,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展現,若不糾正,將對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
隨着中美“貿易戰”得到緩和,美聯儲後續動作也爲全球所關注。邁克爾·斯賓塞進一步認爲,美聯儲的任務首先是要管理好就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
他闡述稱,美聯儲知道價格無論來自關稅還是能源,一次性漲價不意味着未來會有長期的通脹壓力,主要還是取決於供需關係,就像疫情期間看到的那樣。可以看到,資本支出下降、旅遊業放緩等整個經濟已經出現疲軟現象。相對來講,供需方面的影響現在並不明顯,需求還是比較穩定的,但這樣也會推高通脹。
針對目前中美談判對於未來全球貿易體系的影響,邁克爾·斯賓塞分析表示,可能會出現三種情形:一是各個國家各自爲政,重複《斯姆特-霍利關稅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但他認爲這不太可能發生。二是兩個大國發揮各自影響力。新興市場國家希望與中美兩國都保持友好關係。但是他認爲,這種情形也不太可能實現。三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形就是歐洲、中國和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將更多地支持多邊體系。儘管美國當前政府表現出反多邊的傾向,但全球多邊體系仍有可能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繼續存在,甚至未來美國可能會加入。
邁克爾·斯賓塞強調稱,未來還是會有一個多邊體系,因爲最主要的國家除了美國之外都是非常強大的國家,並且它們承諾要建立多邊關係。因此他認爲這種情形可能性最大。
(編輯:李暉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