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罕見!北榮成功肝臟取出切腫瘤再「種回」 拯救癌友一命

潘女士(中)給北榮團隊準備禮物,感謝醫療人員助她重生。(林周義攝)

53歲潘女士在例行健檢發現「惡性平滑肌肉瘤」,腫瘤盤根錯節緊緊扼住肝靜脈、下腔靜脈,直抵心臟。險惡的位置讓衆多醫學中心搖頭,要做根除手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願向命運低頭的潘女士來到北榮就醫,肝臟移植權威劉君恕在腦力激盪之下,決定將她整顆肝臟取出,在體外切除腫瘤、進行血管重建,再把肝臟「種回」,完成耗時14小時、全球罕見的「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

潘女士確診「惡性平滑肌肉瘤」後,接受了36次放射治療、4次化療,雖然腫瘤沒有擴散,但也沒有縮小。從事醫療工作的她,明白這個疾病只有透過手術才能根除,但她屢次被醫院拒絕,一次次被宣判「死刑」。在親友鼓勵下來到到北榮,一般外科主任王心儀當機立斷聯繫了劉君恕。

腦力激盪之下,一個大膽而精密的構想在劉君恕腦海中成形。他決定將肝臟從體內完整取出,在體外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同時,心臟外科團隊啓動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位於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重建下腔靜脈。最後,再將煥然一新的肝臟,重新「歸位」。

「複雜度、困難度爆表」是所有團隊成員共同的認知。手術室裡容不下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經過無數次的沙盤推演、充分溝通手術的極限風險後,醫療團度獲得潘女士的信任。劉君恕告訴她若「我不想放棄妳,妳也不能放棄你自己」,當日她就約好,在4月9日接受「拆彈」手術。

上午10點,在麻醉科醫師王審之的精準掌控下,肝臟移植團隊的劉君恕、林釀呈及鄒奕帆以「賓士傷口」劃開腹部,心臟外科團隊陳沂、郭景源則在胸骨處開啓通道,架起體外心肺循環機。當肝臟移植團隊果斷切開肝靜脈,赫然發現腫瘤緊緊黏附在右心房,在留下部分貼近心臟的腫瘤後,肝臟被小心地取出,浸潤在冰冷的保存液中。

肝臟移植團隊爭分奪秒,在體外對肝臟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並利用冰凍保存血管,完美重建了受損的肝靜脈。同時,心臟外科團隊切除了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以牛心包膜重建了下腔靜脈。由於體外心肺循環機的運行時間限制,移植團隊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肝臟重新植回體內。

當肝靜脈與肝門脈吻合,血液重新涌入肝臟的那刻,生命的脈動彷彿再次被點燃。整形外科醫師石育仲以顯微手術接回兩條肝動脈,心臟外科也結束了長達5小時的體外循環。整場手術從上午10時至午夜12時歷時14小時,每分每秒,都是醫護人員與死神的搏鬥。

劉君恕表示,肝臟自體移植用於困難切除的肝臟腫瘤,本身已是醫學領域的挑戰。潘女士的案例,更是結合了肝臟自體移植、心臟外科體外心肺循環的同步腫瘤切除,這在全球醫學文獻中是鳳毛麟角的存在,針對血管平滑肌肉瘤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數。術後至今6個月,潘女士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無疑是對北榮團隊精湛醫術與無私奉獻的證明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