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翟美卿:建議通過“以舊換新”等措施盤活存量房市場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翁榕濤 實習生曾凱 吳梓軒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翟美卿接受媒體採訪,聚焦靈活就業羣體社會保障、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小學心理健康立法及存量房市場盤活等社會民生經濟領域熱點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達7.5億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10.6%;房屋新開工面積7.38億平方米,下降23.0%。存量房產空置導致超過1.5萬億元資金沉澱,嚴重製約了市場流動性和健康發展。
翟美卿認爲,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供需失衡與市場活力不足、改善性需求受限以及存量房老化與配套不足。
貝殼研究院《2023年住房消費趨勢報告》指出,改善性需求佔比達52%,其中約65%的購房者因首付比例、房貸利率或置換鏈條斷裂而無法實現需求。
“尤其是存量房積壓嚴重,而新增需求受限。存量房空置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導致資金沉澱,影響市場流動性。”翟美卿表示,上述問題不僅制約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居民的居住品質和生活質量。
爲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翟美卿建議通過“以舊換新”、房票制度、租賃轉化、城市更新等多舉措盤活存量房,打通存量與增量市場流通渠道,加速市場出清,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
比如,地方政府推出購房補貼或稅收優惠,支持居民用舊房換購新房。補貼資金可通過專項財政預算或土地出讓金等方式籌集,並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的補貼政策,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此外,還可以推出“以舊換新”購房基金,居民購買新房後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基金用於裝修或傢俱購置,進一步提升政策吸引力。
在房票制度上,允許符合條件的居民(房屋被徵收項目中的被徵收人及其直系親屬、人才住房需求者、多子女家庭)憑房票購買存量房。建立房票兌換機制,居民可將房票用於購買毗連區域的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流通。引入房票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根據市場供需動態調整房票的價值。
當前空置的存量房產數量越來越多。翟美卿建議政府鼓勵房企將閒置存量房轉化爲租賃住房,對合規存量商業、工業物業改造爲租賃住房的項目提供專項低息貸款及財政補貼。
借鑑德國“以租代售”模式,推動“租購同權”政策落地,鼓勵房企將部分存量房轉化爲長期租賃住房,政府提供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提升其租賃價值和市場吸引力。
AI時代正在快速到來,並且在深刻地改變世界,民營企業必須主動擁抱科技變革,才能贏得未來發展先機。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到42.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5%。我國民營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業。但其數字化轉型水平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仍存在顯著差距。
翟美卿經過調研發現,許多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時面臨技術門檻高、資金壓力大、人才儲備少這"三座大山",導致不敢轉、不願轉、不會轉。
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一是轉型成本與收益失衡。單個企業數字化改造成本通常超過年利潤的15%,投資回報週期普遍超過3年。在傳統產業利潤率不足5%的背景下,企業自主投入動力不足。
二是技術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現有數字化解決方案多針對大型企業設計,中小企業亟需的“模塊化、輕量化”產品供給不足。
三是要素保障體系不完善。數字化轉型人才緊缺,數據要素流通存在“不敢共享、不會共享”的困境。
四是部分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存在誤區。部分企業將數字化等同於設備聯網,忽視業務流程重構;還有不少企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傾向,導致數字化投入未能有效轉化爲管理效能。
針對上述問題,翟美卿認爲破局的關鍵在於三個抓手:一是推動產學研深度協同,由龍頭企業整合資源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讓中小企業便捷接入AI能力;二是建立"數字工匠"培養體系,政府可給予企業數字化培訓補貼;三是聚焦主業,結合自身業務需求,推動"AI+場景"深度融合。如製造業可藉助AI優化生產線效率,零售企業可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趨勢,調整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