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建議將智能養老機器人列爲新質生產力發展重點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 昝聖達
證券時報記者 臧曉鬆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一直關注着老齡化難題,這次他帶來了《關於將養老機器人列爲新質生產力發展重點方向的建議》,這是他經過精心調研、周密思考後撰寫而成的。
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3.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2%。預計2035年將突破4億,佔總人口比例超過30%,到2050年前後人口老齡化將達到峰值。
老齡化進程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節點高度重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關乎現代化進程的大事。爲此,從2020年開始,昝聖達就高度關注老齡化社會的應對之策。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他向大會提交了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六點建議。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應對老齡化社會的總體要求、工作舉措,旨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之路,讓昝聖達倍感振奮。
2024年,在國家出臺首個支持銀髮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後,昝聖達希望在破解老齡化社會難題與發展銀髮經濟中找準結合點。
隨着數智化時代的加速到來,特別是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中國市場份額已經高達63%,加上宇樹科技機器人春晚跳舞、天工奔跑人形機器人的成功,令昝聖達感到,推動智能養老機器人加快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應該將其作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必須儘快付諸行動、儘快見效。爲此,他從推動三大核心工程、健全配套兩項機制和構造創新應用生態等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昝聖達建議中央財政聯合有實力的大型央企、實力較強的省級財政出資,設立大型產業基金,對觸覺傳感器、算力等智能養老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給予支持,並鼓勵省、市、縣三級設立智能養老機器人產業基金進行直投。
在長三角、珠三角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老齡化突出的黑龍江省進行場景驅動試點,打造“智能機器人養老社區”示範項目,推動智能養老機器人具備更多的功能,提升使用者體驗。
構建監測的標準化體系,強化隱私與數據安全,對隱私泄露者依法依規追責,制定出臺《機器人護理倫理指南》與“機器人事故與人身傷害賠償標準”,規範倫理邊界。
同時還要營造一個創新應用生態,推動跨界協同,通過組建“政—產—學—醫”聯合體,加快智能養老機器人的技術迭代,實現與其他智能設備互聯互通,爲老年人打造一個更加便捷、舒適的智慧生活環境。加速構建並完善智能養老機器人產業鏈,降低生產與維護成本。普及智慧養老教育,開展長期培訓計劃,爭取5年內培養100萬名持證“銀髮數字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