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曹景芳:建議解決新能源車“維修難”“維修貴”等問題

這些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售後保障成爲車主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替代,建設完善便捷的售後服務體系必不可少。

針對新能源汽車售後保障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鄒縣發電廠生產技術部精密診斷中心組長曹景芳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爲什麼要關注這一問題?曹景芳說,這與自己的親身經歷密切相關。

“2018年,基於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成本低、體驗好的考慮,並且當時還有購車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家購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駕乘體驗感覺很不錯,身邊不少同事、朋友受我們影響也紛紛購買。”

“我在去年初的時候看到一組數據——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新車產銷佔比超30%,出口量也大幅增長,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整體上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

但再好的東西用久了也會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曹景芳發現了很多新能源車主的痛點,“一是配件難找;二是維修成本高;三是保險理賠不順暢。”

曹景芳說,上述三個方面問題,打擊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阻礙了“綠色出行”計劃的推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所以她決定把這個問題以建議的形式提出來。

但在真正進行材料整理時,曹景芳意識到自己對於整個問題的前因後果瞭解得還不夠深入,一些細節性的問題還不掌握,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於是我就利用業餘時間開展了調研工作。調研對象主要包括部分新能源車主、汽車維修站負責人及維修技師、行業專家、保險顧問等;調研方式既有實地走訪,也有電話調研,還有遠程視頻觀察以及資料查閱等。”

一是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要求高。由於電力驅動系統複雜,維修技師不僅要懂傳統汽車維修知識,還得掌握電動機、電池管理系統等新能源車特有技術,需要接受更專業的培訓;二是維修信息資源匱乏。和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維修資料、故障案例和解決方案較少,遇到複雜故障時,維修人員很難快速找到解決辦法,維修效率低。

她認爲,上述兩個原因形成了培訓需求旺盛與培訓資源有限的供需矛盾。

曹景芳談到,“維修貴”是因爲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動機等關鍵部件成本比傳統汽車要高很多,一旦出現故障,更換成本相當高。而且市場上缺乏兼容性配件,進一步推高了維修成本。

在分析造成“理賠難”的原因時,曹景芳說,從保險公司的角度看,當前缺乏針對新能源汽車特性的有效評估標準,或者雖有標準但科學客觀性存在一定疑問,這就導致保險公司在開發、營銷相關產品時存在不積極的情況;另外,評估標準的可操作性差也導致了在進行問題判定時存在困難,理賠程序也很複雜,影響了賠付進度。

針對以上問題,曹景芳聯繫了相關專家請教解決辦法,綜合調研活動中的多方建議和意見,形成了《關於提升新能源汽車售後保障的建議》。

具體來說,針對“維修難”,可以鼓勵職業學院和技術培訓中心開設相關課程,提升維修人員技能;生產企業也可以開展專門培訓,幫助維修人員熟悉設備。

對於“維修貴”,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和配件供應商可以聯合建立公共配件供應平臺,降低成本;也可以使用認證的第三方配件,但一定要保證質量。

對於“拒保拒賠”問題,行業需要制定車輛運行情況評估標準並透明化,消除保險公司存在的疑慮;同時,優化理賠程序,提高理賠效率,解決新能源車主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