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放大 AI 營運助力 三個策略

中小企業運用AI從日常開始改變工作效率。ZOOM╱提供

對臺灣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說,AI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技術,而是現階段可以實際導入、優化營運流程與提升員工工作體驗的關鍵工具。但面對市面上衆多AI解決方案,許多企業領導者難免心生疑問,哪些功能是真正實用、對團隊有幫助的?當AI工具按使用者付費時,是否還具成本效益?更關鍵的是,該如何帶動內部文化轉變,讓員工願意打破舊習、真正把AI融入日常工作?

這也表示,AI要發揮效益,不僅仰賴技術本身,更仰賴企業是否能找到正確的導入方式與應用情境,並提升效率,爲員工創造更流暢、更具價值的工作體驗。

企業導入AI已是必然趨勢。然而,對於初次接觸此領域的企業領導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瞭解AI如何賦能員工並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對中小型企業來說,日常工作中其實有許多可運用AI的場景。

舉例來說,在開會的過程中AI可自動生成會議摘要,協助團隊成員快速回顧討論的重點,並讓錯過會議的員工也能即時掌握資訊脈絡。

此外,AI也能協助數據的彙整。從內部報表到顧客回饋,中小企業每天都要處理各種資訊與文件,AI可快速從大量資料中提取重點,或幫忙梳理冗長的信件與對話記錄,節省員工花在閱讀和統整細節上的時間。

無論是開發潛在客戶,或是提供客戶服務,AI也能協助員工草擬商務訊息,提升員工的迴應速度與溝通效率。當時間或資源有限時,AI助理可支援撰寫商業計劃、部落格文章、行銷文案或專案簡報的初稿,大幅加速內容構思與撰寫的時間。

許多中小企業已經開始感受到AI的潛力,但想要將AI用的聰明,策略比技術來的更加關鍵。

以下三個核心策略,能幫助企業釐清方向、穩健導入,讓AI成爲真正的營運助力。

策略1 重視工具與工作系統相容性

在數位工具推陳出新的今天,「應用程式疲勞」(App Overload)成爲企業內部普遍的隱性壓力。根據調查顯示,逾半數小型企業領導者(51%)表示,他們時常對其所須使用的工具與應用程式數量感到應接不暇。因此,中小企業在導入新興AI技術前,應首要評估其與現有系統的整合度。

策略2 精準鎖定發揮價值應用場景

AI不應只爲導入而導入,中小企業在考慮導入AI工具時應從面臨到的挑戰與痛點出發,探討如何運用AI技術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

以許多中小企業最常見的痛點之一:員工常常對頻繁的會議以及會後缺乏行動追蹤感到困擾,透過AI自動生成的會議摘要,讓不需要參與會議的人員也能快速掌握關鍵資訊。AI也能進一步根據會議摘要,明確列出代辦事項與具體執行步驟,從而確保會議決議能被高效、確實的執行。

策略3 教育並提供員工完善訓練

在爲中小企業找到合適的AI應用場景後,下一步該做的是讓團隊真正理解並熟練使用 AI。企業在導入AI工具時,應同步思考如何設計出讓員工願意使用、懂得使用、甚至樂於使用的工作流程。

根據調查發現,高達25%的員工不願意使用AI,是因爲他們不熟悉AI技術,或者不知道AI對自己有什麼幫助。有鑑於此,企業更應積極投入時間與資源,協助員工使用AI工具並提供必要的內部培訓,讓AI技術成爲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非遙不可及的科技。唯有讓每位員工都能從中獲益,AI的潛力才能真正被髮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