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信心:下一個大熱 AI 趨勢?
“就算死了,我也依然是英雄……”
這句託尼·斯塔克的遺言在《蜘蛛俠:英雄遠征》中響徹墓園。縮寫同樣拼作 EDITH,即鐵人曾經用來對抗滅霸等惡勢力的超級智能助手 JARVIS 的 AI 後繼者的名稱。
EDITH 以增強現實 (AR) 眼鏡的形式作爲禮物降臨在彼得·帕克手中。但這些眼鏡究竟有多強大?當一個名叫布拉德的對手威脅要將一張彼得的私密照片發給他的暗戀對象 MJ 時,彼得下令 EDITH “幹掉他”。
這位 AI 伴侶照單全收。EDITH 對命令執行得極爲字面化,向他們所乘的校車發射了致命導彈,幾乎將布拉德滅口,幸好彼得及時制止了無人機的攻擊。
拋開浪漫的插曲,EDITH 賦予了彼得對衛星網絡、監控工具以及武裝無人機的控制權。彷彿彼得本就未曾享受過所有高中生只能夢想的那些絕佳特權。戴上 EDITH 眼鏡後,他瞬間擁有了如上帝般的操作界面。只需語音指令,便能聽命於命,儼然一根神奇魔杖,與另一部代表性文化作品——《哈利·波特》中的魔杖異曲同工。
能否通過 AI 獲得超能力?
然而,在這場超級英雄的冒險背後,隱藏着一個更深的幻想:我們能夠某種程度上操控生活的“作弊碼”。這正是 Cluely AI 所承諾的——一個智能輔助平臺,實時爲你提供提示,助你更自信地導航生活,就彷彿你一直戴着 AR 眼鏡一樣。
不同於 EDITH,Cluely AI 並非出自億萬富豪花花公子兼發明家的異想天開。它的誕生源於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據稱是 21 歲前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李宗欽(綽號 Roy)的學術舞弊行爲。
據 Medium 報道:“李宗欽的旅程始於一個大膽的想法:打造一款在面試中爲求職者提供優勢的 AI 工具。在哥倫比亞期間,他研發了 Interview Coder,該工具能在編程面試中實時提供答案,結果他因此因學術不端行爲被停學。李宗欽並未就此退卻,而是將初衷加倍努力,重新定位其願景,將之更名爲 Cluely,一個在關鍵時刻低聲傳遞答案的多功能 AI 助手。”
不斷失敗中前行
李宗欽並沒有因這一恥辱性的挫折退縮,而是一心堅持他的初衷。他的初創公司不久便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種子資金,同時也因其大膽採用 AI 輔助表現的模式而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既有正面的評價,也有不少爭議的聲音。
正如 NDTV 所描述:“Cluely 的 AI 在一個隱藏的瀏覽器窗口裡悄無聲息地運行,在考試、銷售通話以及面試中提供實時幫助。該公司將這種做法與計算器和拼寫檢查功能相提並論,辯稱那些最初被視爲作弊的工具,隨着時間的推移終將被普及。”
Cluely AI 最具爭議的方面之一在於其公司發佈的視頻,由李宗欽在約會時使用該應用錄製而成。李宗欽在 X(前身爲 Twitter)上發佈視頻時附上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描述:“Cluely 已上線。無所不作弊。”
Cluely AI 的爭議性病毒視頻
對於還沒看過視頻的人來說,畫面設定在一家高檔餐廳。李宗欽與他的約會對象對坐。浪漫的邂逅突然出現轉折,因爲很明顯 Cluely AI 正在實時向李宗欽提供信息——與 EDITH AR 眼鏡可能向彼得預警周圍危險異曲同工。
他的約會對象全然不知,李宗欽正從一個隱藏的浮層中獲得提示,其中包含諸如她的興趣愛好等細節。讓人聯想到電影《洛克珊娜》( Roxanne )中,口才出衆的史蒂夫·馬丁爲一位語塞的傻瓜提供浪漫機智的話語,Cluely AI 爲李宗欽提供問題回答建議,試圖俘獲她的芳心。
儘管 Cluely AI 的智慧建議助他不少,但局面依然岌岌可危,當他的約會對象詢問他的年齡時(李宗欽假裝自己已 30 歲——結果被侍應質問要求出示身份證)。即便如此,Cluely AI 仍及時“救場”,又編出一個看似合理的謊言。
我們是否正生活在《黑鏡》的一集中?
自然,評論家們對這項技術憂心忡忡。不少人將其比作《黑鏡》中的情節,設想未來世界中,人人都可以藉助不正當的技術“作弊”,從而在感情中獲得成功。對此,李宗欽的公司則聲稱,這些工具不過是時代潮流的產物,畢竟越來越多人依賴像 ChatGPT 這樣先進的 AI 工具,從寫作文到情感建議,無所不能。
不論你對 Cluely AI 持何種看法,不可否認,這項技術滿足了人類一個基本需求——對確定性的渴望。在愛情領域,這無不讓人聯想到那些衆多約會策略書籍,如羅伯特·格洛弗博士的《不再做好好先生》和馬克·曼森的《模型:以誠實吸引女性》。
無論是《洛克珊娜》還是一堆浪漫自助手冊,都蘊含着一個共同的夢想:停止對自己的無限猜測,全力以赴展現最好的一面,尤其在形勢危急時。再引用一個流行文化的例子,讓我想起了《宋飛傳》中的那集 “咖啡館”。在那集中,喬治爲了博取女友青睞,竟勸說伊萊恩替他參加智商測試。可想而知,計劃最終落得一場空。
信心即服務
同樣,許多簡單卻再熟悉不過的煩惱,正源於我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展示自我,被視爲更聰明、更幽默、更有趣。爲此,Cluely AI 利用 AI 技術,協助提升你的表現。
讓我們舉個例子來體驗這種能力。想象你正在 Zoom 上進行一次實時銷售電話,你非常渴望達成交易,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措辭。這時,Cluely AI 能夠提供實時的建議,包括語氣、節奏,甚至是表達方式,助你鎖定客戶並促成交易。
面對這一不斷提升的能力,有人擔心未來一代人會越來越依賴此類工具,尤其在社交方面。事實上,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人們將許多原本需要親力親爲的生活和工作技能外包給 AI 的時代,從導航到招聘決策無所不包。從更宏觀的角度看,AI 正在逐漸模糊學術誠信的界限。就在本月,《紐約時報》就刊登了一篇關於教授在校園內使用 ChatGPT 的普遍現象的文章。
回顧這些發展,我們應不忘人的一個終極需求:超越自我。這一需求支撐着無數以彼得·帕克和託尼·斯塔克爲主角的漫威電影。儘管人人都希望擁有超強能力成爲超級英雄,但生活真正的挑戰不僅僅是提升能力,而是與自身侷限搏鬥,以及在摘下“高科技眼鏡”後,記住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