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1水果最怕蛋白質 腸胃結「柿石」 嚴重成腸阻塞

秋季是柿子的產季,營養師提出食用須知。(圖/報系資料照)

秋天是柿子的產季,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柿子的多種植化素,有助於控血糖、降血脂、抗發炎,但因其含單寧酸,應避免與高脂肪、高蛋白、高鐵質及酒精類食品同吃,甚至直接空腹食用,以免腸胃不適,更應和藥物服用時間隔2小時,以免影響藥效。

薛曉晶在臉書發文表示,柿子屬中等升糖指數(GI)水果,有多酚、類胡蘿蔔素等植化素,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20倍,可修復受損細胞、減緩發炎反應,並減緩小腸的吸收糖分速度,從而穩定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柿子也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其中維生素C可調節膽汁濃度,膳食纖維則能結合膽汁促進膽固醇消化,使脂質代謝過程更順暢,最終減少肝臟脂肪堆積,有助於改善脂肪肝、血脂異常及預防動脈硬化,是改善代謝症候羣的一大助力。

至於怎麼吃柿子更健康,薛曉晶建議不要空腹食用柿子,應於飯後1小時再吃,因其含單寧酸(Tannic Acid),會因胃酸與蛋白質、鈣質、鐵質結合,在腸胃形成不溶性沉澱物「柿石」,造成胃脹,嚴重者甚至腸阻塞。她也建議胃炎、胃潰瘍或腸躁症者慎選澀柿,因澀柿的單寧酸含量爲甜柿的2至3倍,多吃可能引起胃痛或脹氣,宜選甜柿或脫澀柿。

吃完某些食物後,應等2小時以上再食用柿子,薛曉晶表示,單寧酸會阻礙鐵質與蛋白質吸收,當邊吃柿子邊喝牛奶,或同時吃雞蛋及紅肉,營養將平白流失。她也說,柿子應避免和高脂肪、酒精類食品一起吃,因單寧酸遇到酒精會加速胃酸分泌,油炸物、燒烤則使消化變慢。

薛曉晶提醒,單寧酸會干擾藥物吸收,若有服藥,應隔2小時以上再吃柿子,尤其是含鐵劑、抗凝血劑的藥物。

一、每週食用甜柿2至3次,每次約100克爲佳

二、若餐前吃柿子,可少量攝取未完全脫澀的種類,因多酚含量較高,有助於穩定餐後血糖。

三、柿子與燕麥、豆類等含膳食纖維主食,或和鮭魚、堅果等含Omega-3脂肪酸食物,更有助於調節身體代謝能力。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