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居家打造自然綠意角落 可從6種植物開始
▲打造親自然的居家空間,會更有療愈力。(圖/unsplash)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今年秋冬,居家設計界延續親自然(Biophilic Design)的風潮,但做法不再是大面積的植栽牆或陽臺綠化,而是縮小到「小角落」的綠意營造,像是苔蘚微景觀、垂掛植栽或小型桌上植物,成爲許多人調整居家氛圍的新選擇。
研究指出,綠色植物能降低壓力、提升專注度。過去可能需要庭院或大陽臺纔有機會營造綠意,如今設計師更推崇「縮小化」,讓小坪數、租屋族也能輕鬆實現。這樣做有一種「家不是冰冷盒子」的感受。即使是租屋套房,只要桌上一盆小型綠植,也能讓環境看起來比較溫暖、更有人氣。對於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來說,這些綠意也像是日常療愈的休息點。
小角落植栽的特色在於不佔大空間,但能快速改變視覺氛圍。像是書桌角落放一盆苔蘚盆栽,能在專心工作時帶來一抹綠意;窗邊吊掛一兩株綠葉植物,隨着風輕輕搖曳,也能讓房間更有生氣。相比大型綠植的維護成本,這些小型佈置更簡單、容易持續。
建議可從「小型苔蘚盆栽」或「多肉植物」,因爲不需要大量日照,也不必每天澆水。若希望有更多垂直視覺效果,可以嘗試掛牆的空氣鳳梨或小型吊盆。另一個進階方式是利用透明玻璃瓶做迷你生態瓶,不只美觀,還能成爲家裡的擺飾品。
此外,還有其他適合秋冬記得室內植物,包括:
苔蘚盆栽:溼度控制得宜,就能維持翠綠,適合桌上或角落。
空氣鳳梨:不用土壤,直接放在玻璃罩或吊飾裡就能生長,非常省事。
鐵線蕨:細緻的葉片輕盈感強,能柔化空間氣氛。
虎尾蘭:耐陰、耐旱,還有淨化空氣的功能,適合懶人。
綠蘿、常春藤:垂掛效果佳,窗邊或架上都能展現綠意。
多肉植物:種類多樣,造型可愛,只要避免過度澆水就能存活良好。
開始之前要先觀察光線環境,如果家裡缺乏自然光,建議選擇耐陰植物,或搭配簡單的植物燈。澆水也要控制,常見的錯誤是「澆太多」,導致根部爛掉。設計師建議先從 2 至 3 株小植栽開始,等有把握再慢慢增加,避免一下子買太多照顧不來。
創造一個「親自然小角落」的趨勢正好符合現代人對簡單生活的想像。它不需要大面積投資,也沒有高昂成本,只要一兩盆小植栽,就能爲秋冬的居家增添一點呼吸感與療愈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