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族羣遭詐比率逾6成 刑警大隊長:網路操作難攔截

臺南市警察局公佈「打詐儀表板」數據,全市24歲至49歲青壯年族羣爲遭詐比率最高佔62.42%,刑警大隊大隊長李宏倫指出,主要來自青壯年有積蓄後就想要投資,且多用網路操作;長者步入金融機構,則優先會被行員關懷慰問,導致目前青壯年遭詐比率反而偏高。

臺南市警察局配合警政署建置的「打詐儀表板」,今天公佈全市今年1月份詐欺發生狀況、趨勢及態樣,被害人年齡層:比率最高爲24歲至49歲佔62.42%、次依序爲23歲以下佔16.47%、50歲至64歲佔15.63%、65歲以上佔5.49%。

大隊長李宏倫說明,長者不太會看網路假投資廣告,比較少在網路操作轉帳、匯款,若被詐騙,往往是前往銀行臨櫃提款,這時候行員多半會詢問用途,若察覺有異,就會通報警方,因此有效壓制遭詐比率;但青壯年族羣會使用網路,不一定需要到銀行操作。

李宏倫表示,詐騙集團會謊稱能代操股票或虛擬貨幣投資的專家,要求青壯年民衆加入LINE羣組,裡面可能有100多人,事實上全都是詐騙集團,鎖定被害民衆一人;詐團角色扮演,紛紛指導如何投資,假冒民衆的帳號PO出獲利單,聲稱「又賺了多少」,都是詐騙操作。

詐騙集團使用人海戰術,各有飾演角色,裡面可能還有自稱檢察官、警官的投資民衆,早就製造好相關情境,指導被害人遇到行員、警察關心,應如何回答;被害人眼見投資100萬,對方指示下載的APP上就顯示獲利10萬,之後就投越多,事實上都是詐團操作的假象。

李宏倫說明,詐團用情境包圍被害人,讓他們自認爲「不可能被騙」,而且因爲APP上顯示有獲利,甚至相信羣組內的「警官」,遇到警察應如何對話;導致被害人相信詐團,而不相信警察,如同藝人譚艾珍至臺南市警局分享「妳就是一個人,面對很多很會演戲的人」。

李宏倫指出,近日朋友的親人遭詐騙,請他幫忙勸說,他以「刑警大隊長」身分向對方說明,結果對方仍不相信、不願意報案;詐騙集團設計一整套模式跟體系,研究、關心、包圍被害人,等到想要的金額一得手,就消失無蹤。

藝人郭彥均認爲,現在刑法中關於詐騙犯罪的刑責太低,法院也判得太輕,詐騙太容易得手,然後關一下就出來;他建議修法單位要審慎評估,讓刑法關於詐騙犯罪的刑責能夠再加重。他今天站出來分享自身被騙經歷,希望救一個是一個,就減少一個家庭不幸。

臺南市青壯年族羣爲遭詐比率最高佔62.42%,刑警大隊大隊長李宏倫(左)指出,主要原因來自於青壯年有積蓄後就想要投資,且多用網路操作。記者袁志豪/攝影